第22章 九九歌(第1/2 頁)
眾人進了學堂,便眼見一個足夠跑馬的操練場上,數十個孩子正跟著一位王府護衛在跑步,“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立定。” 便見孩子們馬上齊齊一個收步,頓時組成一個方陣,橫平豎直,李二看了頓時便是一驚,這是要做什麼,培養軍隊嗎? 李二可是造反出身,對軍隊的事情看得嚴著呢。 但看了看最小的只有六七歲,大的也只不過十歲,便知自己想多了,只是學堂裡也要學軍隊的操練嗎,青雀為什麼這麼做?李二心內暗自有些詫異。 眾人再往裡走,便聽見一個稚嫩清脆的聲音從一間教室裡傳了出來,長孫一喜,這正是青雀的聲音啊。 “今天我們講乘法,是加法的高一級運算,這是乘法口訣,需要全部背下來,現在先跟我讀。”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孩子們也極為認真地跟著李泰讀著。 這是李泰在親自教授算學,他只是一個人,無法對二百多孩子教學,便從各班裡掐了一些腦子比較聰明,有著一定計算天賦了孩子們過來組成一個班。 後世俗稱的掐尖班。 每日定時上課,李泰打算再過上一個月,便由這些孩子們在各自的班級上擔任算術老師,由他們為所在班級講授算學啟蒙。 李二眾人聽了後,卻是明瞭,長孫便問道:“二郎,這是九九歌。” “正是,雖然讀法略有差異,但確實是九九歌。”李二說道。 九九歌,春秋戰國時期便已有,到隋唐時期已經相當完善,只是李泰的讀法和現在通行讀法略有差異。 比如李泰教的是:“二二得四。”但通行讀法卻是“二二如四。”只不過兩種讀法中,“得”和“如”卻是一個意思。 接著便傳來,李泰給孩子們講解乘法和加法的區別,為什麼有了加法,還要學乘法?雖然聲音稚嫩,但講解卻是極為淺顯易懂。 便是外面眾人也不禁點點頭,看來李泰還真有當老師的天賦,這講課水平,其他老師沒有個三五年,做不到這般。 “噹噹噹”,三聲悠揚的鐘響傳來,便聽各個教室內陸續傳來:“起立。”“老師辛苦了”。 緊接著各個教室有序地出來數百個孩子,看他們去往同一個方向,李二便信步跟了上去,長孫和眾人看了看,便也跟了上去。 進去一看,這裡卻是飯堂,空氣中飄著飯菜的香味,便是眾人也不由嚥了口唾沫。 飯堂面積相當大,一張桌子配置了兩張背靠式的椅子,椅子高度較高,與大唐風格迥異。 只見孩子們挨個地拿起一個木製餐盤,上面分成若干個格子,看來是便於裝盛不同的菜,還有一個碗,只見孩子們取了飲食後,便會自行找一個位置坐了下來,靜靜地開始用餐。 李二和眾人看了點點頭,看來李泰對待這些孩子們真心不錯,食堂裡的飯菜便是普通平民家中也不常見,有魚有肉有湯,飯量裝得滿滿的。 李二問了一下孩子:“娃兒,飯食可口嗎?” 小孩一看這些人,還以為是食堂的管理人員,便道:“好吃,比我家裡的還好吃。” “你們在此入學,需要交多少錢糧啊?” “不用啊,越王仁慈,不僅不收學費,筆墨書本全免,而且每天中午的午餐也是免費的。” 李二和眾人不由得有些暗自咋舌,均在心裡暗道:“越王好大的手筆,這花費小不了。” 須知此行,眾人沒有通知過李泰,看到聽到的便是學堂的普通日常,日日維持如此開支,對越王府來說也是一項巨大支出。 李二眾人看後,便自退了出來,轉身回到王府。 此時李泰已知李二過來了,正站在王府門口迎接眾人,對著眾人挨個施禮,禮數甚是周到。 長孫無忌、房玄齡和魏徵等人,卻是不由看向長孫,心內均是暗自佩服,聽說長孫賢德,果然不假,只看太子和越王,便可知長孫很會教孩子。 李二也頗為滿意地點了點頭。 長孫最後上來抱了抱李泰,拉著李泰的手,返回王府。 眾人再次回到會客室,小芹正在擺茶水。 對李二眾人來渭南,李泰還是有些驚奇的,但此時不及多問,便道:“父皇、母后,舅舅和各位大人,已經午時了,不如大家用完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