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和諧的平西王府(第1/2 頁)
平西王藍晏清丁憂,藍家沉寂下來,西境還算安穩,自有藍家的心腹負責平西軍的訓練和日常防務。
但在外低調的藍家人,在平西王府內的日子卻並不和諧,而不和諧的原因就是這個郡王的爵位。
藍晏清襲爵後,因為老王太妃黃氏還在世,所以王府三房並未分家,都在王府裡住著。
當家的王爺藍晏清年歲小,又從小沒受過正統的家主教育,雖有老王太妃黃氏時時提醒,心腹、名師指點,手段還是有些欠缺,各房之間常有摩擦。
王太妃趙氏從前也是個溫婉大氣的女子,與府中各房人處的都不錯,對孩子們也好。
當初平西王父子三人新喪,她雖悲痛難忍可仍然善良有分寸。
與次子藍晏景定親的人家懼怕王府勢力,有意讓女兒為藍晏景守節。
王太妃趙氏親自見了對方父母,解了兩家婚約,讓姑娘自行嫁娶,免得蹉跎一生。
可當藍晏清成了平西王后,她的心態已經開始有了變化,最根本的表現就是她仍然佔著主院,不肯搬去後院。
隨著時間流逝,中年喪夫喪子的悲傷並未淡去,日復一日,看不到未來、沒有奔頭的生活讓人無望。
藍晏清住不進主院,倒是不在乎,反正他的家主之位已經坐穩了,不在乎這些虛的,王太妃想住哪兒就住哪兒,還顯得他孝順懂事。
藍晏清不在意,王太妃卻不滿了,她看著仍住在從前院子的藍晏清,與生母嚴氏母慈子孝的場景紅了眼。
看看自己院中因年少守寡而形容枯槁的長媳,以及沉默寡言,有些木訥的庶女,更是心中不平,憑什麼她們大房就這麼倒黴?
王太妃認為是藍晏清搶了自己兒子的爵位,而且同樣上戰場,自己的兩個兒子折戟沉沙,憑什麼藍晏清就能因傷躲過死劫?這種情緒隨著守寡時間的增加而增長。
雖然藍晏清襲爵是王太妃自己選的,但此時的她鑽了牛角尖兒,尤其是看著藍晏清越來越有王爺風範,她對藍晏清就越來越不滿。
王太妃雖然在大事上拎得清,但在小事上卻沒少找藍晏清和二夫人的麻煩,二夫人為了不讓兒子為難,遂專心理佛,不常外出,矛盾少了許多。
除王太妃外,藍晏清也能隱約感覺到三叔藍慶志對他不滿,畢竟當初藍慶志對王位志在必得,誰知最後便宜了藍晏清。
藍晏清十七歲時,丁憂期滿,平西王府除了孝,娶平西王妃的事就提上了議程,而且王太妃還有意將長媳王氏再嫁。
王太妃如今很矛盾,有些事情上不可理喻,有些事情上又十分通情達理,是個本性善良,卻又被生活扭曲的可憐人。
沒有個孩子,守寡的日子不好過且沒有指望,王太妃自己知道這份兒苦,長媳守寡三年,恪守婦道,孝順長輩,憐愛小姑,剛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王太妃也不忍她就這麼暗淡的過一生。
對此事老王太妃和藍晏清都沒什麼意見,寡婦再嫁對藍家來講太平常了,藍家寡婦多,武將世家也不像文人世家那樣禮教嚴苛,年輕守寡的媳婦,只要不是掌握藍家機密的,都可以選擇再嫁。
親家王家是個耕讀傳家的忠厚人家,不會苛待女兒,王太妃就將長媳送回了孃家,讓她再議婚事,嫁妝也全數給她帶了回去,還給了一些添妝,算是全了一段親情。
這事兒一了,就只剩下藍晏清娶親的事了,已經成了二嬸的嚴氏對兒子的婚事沒有說話的權利,這事全由老王太妃和王太妃做主,兩人對此事倒是十分盡心。
老王太妃對自己僅剩的孫子自然重視,而王太妃想得則是:藍晏清與長房不親,這改變不了,倒不如將希望寄託在藍晏清日後的長子身上,她從小抱過來親自養著,與親孫子也差不多了。
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