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5 頁)
而複雜的思考,對提供給他們的各種意見、想法和信念,只簡單地選擇兩個極端,或者全盤接受,或者一概拒絕,將其視為絕對真理或絕對謬誤。這位研究者在導言裡說:〃創造和領導著文明的,歷來就是少數知識貴族而不是群體。群體只有強大的破壞力。他們的規律永遠是回到野蠻階段。〃這個定義聽起來,跟我們的社會體制、所受的教育有點格格不入。他說,當時的歐洲〃是混亂加上一條來福槍〃,一種為維持秩序而對物質力量的利用,那裡的政治家們不再敬畏上帝,而只崇拜(或者說是一種恐懼)群氓……烏合狀態的民眾。
如果在英國感受一場足球流氓鬧事,那可能會對辜鴻銘的〃大不列顛群氓〃加深理解。2005 年9 月,萊克茜· 亞歷山大編劇兼導演的《足球流氓》(Hooligans )公開上映。所謂〃足球流氓〃,其平時一貫表現不好,品行惡劣,道德素質低下,經常在足球場上尋釁鬧事,劣跡斑斑。他們到足球場並非是為了欣賞足球賽事,而是借看球之名發洩情緒和尋找刺激,並故意製造事端。
說到英國足球流氓的誕生,要回溯到二戰之後的歐洲重建期,那時的英國人心情苦悶,看球風氣遂即滋起,數中下階層的青少年尤勝,偶爾會有失控的場面,例如球迷衝進球場以及小型的鬥毆等,由於當局控制不力,逐漸形成了〃次文化〃現象。足球場上釀成的悲劇驟然增多。在所有的這些現象中,模仿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也就是社會認同起了關鍵的作用。隨著鬥毆愈演愈烈,足球的〃次文化〃在20 世紀的整個70 至80 年代日益被視為〃犯罪〃,當局開始動用警力予以取締。政治力量的介入使得這種〃次文化〃也跟著被快速地政治化,反而更滿足了青少年群體挑戰權威的*。英國政府早期的處理不當所造成的這一社會情緒的擴散,不能說不是一種激化原因。假設英國早年即重視青少年中的〃維特效應〃,並把這種暴力行為視為〃次文化〃問題來處理,或許〃足球流氓〃問題就會向另外一個方向發展也未必。
說到20 世紀80 年代的英國足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利物浦隊的稱霸天下,而是臭名昭著的英國足球流氓。這些人以球迷的身份隨球隊一路征戰,在歐洲各地製造了一系列的慘案。1985 年5 月29 日,英格蘭利物浦隊與義大利尤文圖斯隊進行歐洲冠軍盃決賽期間,爆發球迷騷亂。先是英國足球流氓尋釁滋事,擾亂球場;接下來的是,隔離兩隊球迷的圍牆被擠倒,義大利球迷遭到湧過來的英國足球流氓的殺戮,在數萬人的目擊下,39 名球迷當場死亡,300 人受傷,整個海瑟爾球場變成了血肉的磨坊。1989 年4 月15 日,足總盃半決賽,利物浦隊在希爾斯堡與諾丁漢森林隊交手,結果由於發生球迷騷亂事件,造成了96 名球迷死亡,其中大多數是利物浦隊的球迷。
“精於別國方言,邃於西學西政”(2)
早歲遊學歐洲列邦的經歷,讓辜鴻銘對於歐洲的現代文明,及時地予以確認,他說過:〃必須承認,今天歐洲的現代文明在征服自然方面的確取得了成功,而迄今為止,尚沒有任何別的文明能達到這一點。〃同時,他認為:隨著文明的進步,人類逐步發現,在征服和控制人類情慾方面,還有一種比物質力更加強大和更加有效的力量,名曰道德力。在過去的歐洲,這種曾有效地征服和控制人們情慾的道德力是基督教。可如今這場血腥的戰爭已超越了它,它似乎已經表明,基督教作為一種道德力量已然失去了效用。①在他看來,如果說,這場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終根源是大英帝國的群氓崇拜;那麼,這場戰爭的直接原因則是德國的強權崇拜。他的結論令世人驚愕不已。
1880 年,他登上了去馬來亞的輪船,被英國殖民政府派往新加坡,在輔政司任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