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2/2 頁)
們心裡明白,不把這些伏擊的志願軍清楚,他們是逃不出這裡的。於是,激烈的戰鬥是將近持續了一天,到了晚上,張黎又接到了團裡的命令,要求他們迅速機動,穿過公路,越過長津湖,向西側的黃草嶺奔襲,準備在那裡再組織一道防線,截住美軍。張黎接到命令後不敢怠慢,立刻率領著部隊順著公路穿插過去,沿著下碣隅裡到古土裡的公路一線大約15公里的路上,一直不停地與撤退的美軍展開激戰。
一場現代化裝備的美軍和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槍的志願軍的對抗,顯然前者是佔了上風的,但是志願軍的戰士依靠著頑強的戰鬥作風,使精神的因素在戰爭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碣隅裡之戰,顯得是尤為突出。張黎率領的這支部隊,在開戰以後便是連續作戰,基本上沒有得到休整,一直從下碣隅裡打到了古土裡,又大範圍的穿插迂迴到了黃草嶺,客服了極大的困難。而他們手裡的武器就是日式的三八式步槍,手榴彈,火力稍強一點的就是一挺輕機槍了,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武器了。如果遇到了美軍的坦克,那就是極為頭疼的一件事情,因為手裡沒有反坦克的武器,志願的戰士只能是先用手裡的步槍把坦克的履帶卡住,不讓它運動,而後再用手榴彈將其炸毀。但是美國人也不傻,他們跟志願軍交過幾次手之後,也就摸清楚了這種以肉身對鋼鐵的戰術,於是也就想出了應對的辦法,他們把步兵圍在坦克周圍,靠坦克掩護運動,同時也是對坦克的一種保護。只要是志願軍戰士接近到坦克附近的時候,就會遭到步兵的猛烈反擊,不會輕易的讓志願軍把槍託塞進坦克的履帶,更不會讓抱著炸藥包,爆破筒的志願軍進到坦克的周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