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 頁)
考慮因素。
對於商品的選擇中,中產階層表現出更多的對符號性商品如轎車、住房以及耐用品的消費傾向,同時對不同商品與服務的符號性如消費環境、服務態度、品牌、時尚等因素的重視,也是個性化的表現。另外,不同的消費形式、時間、空間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也就是,在同樣的收入、消費上,消費的方式與取向將會大為不同。
但個性化的不同只是階層消費內的不同,隨著不斷發展,中產階層的階層內消費觀念、消費水平正在趨於一致,並形成一個潛在的消費群體,他們在選擇標準上將會表現出一定的階層特徵,我們對於中產與非中產的消費行為、消費觀念的比較中中產與非中產的差別已經說明這一事實,同時,我們相信,這種階層分化還遠未結束。
這兩種並存的發展趨勢不是截然對立的,個性化是具有階層消費特徵上的個性化,而階層化在作為一種整體特徵時並沒有也不會導致以前的那種統一模式下的“大眾消費”。
激情與理性之間:中產階層消費特徵(4)
超前、理性的消費觀念
對城市中產階層家庭消費觀念的調查比較顯示出中產階層的消費觀念已經初步具有現代消費觀念。這種觀念與中國傳統消費觀念是相悖的。中國傳統消費觀念基本上是源於農村文化的平民化消費觀念,即以低收入者的消費觀念為主導,以實用、耐用為主,講求解決生活必需,是多積累少消費,先積累後消費,消費維持在基本需求水準上;存錢防老防病、留給子孫等等。這種消費觀與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相適應。而中產階層基本已經接受了超前消費的觀念,主張能掙會花、開源重於節流,同時對於品位也有了一定的追求。因此,中產階層的消費在一定程度上與現代消費更加接近,追求自我表現、獨特風格的個性化消費與獲得愉悅、彰顯地位身份的炫耀性消費也在這一群體之中率先產生出來。
同中產階層具體的消費選擇相比,他們的消費觀念更值得關注。在對“國外的東西比國內的好” 的看法上,選不太符合與不符合的中產階層分別達35�5% 和30�8%,而選符合與比較符合者僅佔7�6% 和16�9%;非中產階層相應的數值是:41�7 %、27�2%、9�8%、9�3%。兩者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對“高消費是成功人士的象徵”一題的回答上,中產階層中選擇不太符合與不符合的分別佔36�6% 和25�0%,而選擇符合與較符合的僅僅佔到17�4% 和14�0%;非中產階層相對應的數值是:33�9 %、22�7%、16�8%、16�1%。中產階層和非中產階層也不具有顯著的差別。這說明不論是在對待國外商品還是高消費的態度上,中產階層都比較溫和與理性,這一點與人們認識中的“崇洋媚外、高消費”的中產階層形象是不盡一致的(見表2…2)。
表2…2中產與非中產對待國外商品的態度單位:次,%“國外的東西比國內的好”符合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不符合合計中產13�029�01661�053�0172�07�616�99�335�530�8100�0非中產117�0111�0146�0500�0326�01200�09�89�312�241�727�2100�0合計130�0140�0162�0561�0379�01372�09�510�211�840�927�6100�0
在對待超前消費的態度上,中產階層與非中產階層的認識不盡相同。對“超前消費是很有必要的”的回答來看,中產階層選擇符合、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不符合的比例依次為:20�3%、22�7%、16�3%、22�7%、18�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