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1/5 頁)
傍晚六點多,路上堵車,陳至謙開了收音機,新聞里正在播報美國跟日本簽訂的《半導體協議》。
八十年代中期,日本製造業極度發達是質優價廉的代名詞,美國在眼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之外,還對日本發起了貿易戰,對日本生產的彩電和電腦之類的產品徵收100的懲罰性關稅。
而針對日本的半導體行業,在反傾銷調查之後,要求日本簽訂《半導體協議》,這個協議裡包括了,日本企業保證對美出口的半導體產品不低於日本國內價格,日本不得透過第三國向美國出售低價半導體,還有一條,要求日本國內必須使用20的國外產的半導體。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樊琪嘖嘖嘖嘖:山姆大叔真的不要臉,對他有利,要市場開放,要市場自由,對他沒有利,就反傾銷,反壟斷,強買強賣。”
“誰叫人家是世界第一強國呢?更何況日本和美國的關係很微妙,就跟家裡的一個工人居然凱創起了主人蛋糕,能不被收拾?不過這對於日本來說是危,對其他國家地區來說是機。”
樊琪當然理解陳至謙的說法,上輩子後來爆發中美晶片爭端,她曾經研究過晶片產業的發展史,就是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兩次《半導體協議》的簽署和美國的刻意打壓下,給了臺灣地區和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機會。
樊琪點頭:“也是,其他地區能發展起半導體產業,也能在未來這個龐大的市場裡分一杯羹。可惜咱們國家基礎不夠,恐怕很難抓住這個機會。”
至少上輩子就沒趕上。
“港城呢?”陳至謙問她。
“港城?”樊琪冷哼了一聲,“放著輕鬆的轉口貿易不掙,不過房地產和金融,誰會吃力不討好,去做大投資,累死累活的製造業?
陳至謙停下車子,樊琪下了車,此刻已經暗了下來,陳至謙仰望林立高樓萬家燈火:港城一直在湧入人口,來了港城的人有多少人會離開?很少很少。有能力的人,在這裡發達,普通人呢?在這石屎森林艱難度日。現在港城的一半人口從事製造業,但是整個製造業在快速地往內地搬。”
“不搬不行,港城的人工成本沒有辦法跟內地比,這些製造業怎麼可能繼續留在港城?留下來,也會因為缺乏競爭力而倒閉。樊琪說著自己的理解。
“沒錯。很快這
些製造業搬完,接下去呢?內地發展最快的地區是哪兒?”
“沿海經濟帶。”
“缺港口嗎?”
a股裡一大堆的港口股和遠洋海運這樣的超級大盤股,樊琪搖頭:不缺,所以港城的港口優勢也會漸漸失去。”
“這裡成為金融資本的樂園,對中低層來說,卻是沒有出路又不捨得離開的家。只能住在狹小的空間裡,在巨大的壓力下勉強生存。
樊琪很認可這番話,上輩子的上海算得上是高壓力的城市,還是沒港城人壓力大。想想公司裡的寶妹,連一頓略微貴一點的午餐都捨不得,全家都等著能往上公屋。而這樣的情形,在三十年後,依然比比皆是。
陳至謙帶著她走進一條街道,這條街跟上次去買油條的那條街差不多,兩邊也都是私人建造的唐樓。
外頭搭出來了很多攤位,陳至謙帶著她到了一家檔口,檔口上寫著張記麵廠,下面掛著一塊塊木牌有雞蛋麵、蝦子面、上海面、餛飩皮、餃子皮……
這裡的麵點這麼豐富?
陳至謙跟樊琪說:上次的麵條就是這裡買的,今天再買些回去?明天早上做早餐?或者也可以買餛飩皮,這裡的餛飩皮大概是全港城最好的上海餛飩皮了。”
“我倒是想吃餛飩,別說薺菜了,現在大熱天的哪兒有雞毛菜?還是拿麵條吧?”樊琪想想算了還是買麵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