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襄陽學社(第1/2 頁)
第二日,諸葛亮建議劉表回荊州,張繡守宛城,兩軍緊密聯絡,互為唇齒。
經此一役,兩人都佩服諸葛亮的謀劃,自然沒有意見,不過都緊張的追問諸葛亮的去處,想為己所用。
諸葛亮誰都不想得罪,以自己閒散慣了不適應官場為由,婉拒了二人。劉表和張繡只好悵然離去。
話說諸葛亮在指揮打仗這段時間,c瑞帶領團隊日夜奮戰,終於攻克難關,成功研製出了可以取代杜撰鮮血作為酒引子的配料,同時酒品的口感更佳。
c瑞還把啤酒的配方告知了加工廠,讓他們批次生產。從此杜康扎啤也在民間開始流傳起來,畢竟杜康白酒的度數太高,酒烈,一些人喝了扛不住。
c瑞和諸葛亮匯合後,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回臥龍崗。一來在外遊蕩多年,很久沒有回來了,另外要看看臥龍之軍事學院的建設情況。
此時正值早春二月,萬物復甦,漢水、沔水已經解凍,河水趁著春意一路輕快向南,在襄陽附近匯入漢水,漫山遍野燦爛的春色也跟著漢水進入了襄陽城。
諸葛亮的第一站選擇去襄陽學社。
劉表在荊州大興教育,和諸葛亮臨別之前反覆勸說諸葛亮,如果再回襄陽,一定要去襄陽學社看一看。諸葛亮酷愛人才,欣然應允。
旭日升起,成群的學子們拿著各自的文房四寶,進入學堂;諸葛亮初來乍到,不想打擾眾人,便在一角落坐下。諸葛亮之前雖在荊州生活一段時間,但一直深入簡出,極少與他人交往,雖然名聲在外,卻很少有人相識。
在前文第一章我們已經提過,徐元直、崔州平和石廣元慕名去拜訪諸葛亮,這是他們和諸葛亮離得最近的一次,然而最後由於c瑞宕機,未能如願相見。
先生司馬微有遲到的習慣,學子們正是好動的年齡,嘰嘰喳喳討論不停,突然有人發現了角落裡正襟危坐的諸葛亮。
一群人好奇的圍了上來。
“臥槽,真帥!”
“一表人才!”
“看著確實不賴,就是不知道腦子好不好使。”
“哈哈哈哈!”
學堂內頓時熱鬧起來。
諸葛亮也不搭理他們,只是面帶微笑,靜靜坐著,看他們表演。
一旁的徐庶喝住眾人,禮貌問道:“在下徐元直,不知同學怎麼稱呼?”
諸葛亮此次來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挖掘人才,所以決定坦誠相待,不再用化名。
諸葛亮回了一禮,說道:“諸葛亮,字孔明。”
眾人驚得掉了下巴。
還未待徐庶說話,一旁的石廣元連忙插嘴:“不是吧,不是吧,你就是傳說中的那條龍啊!我是石韜石廣元,幸會幸會。”
“幸會幸會。”諸葛亮也回了一禮。
只見一旁又擠出一個人來,“在下崔鈞崔州平,孔明,我幾年前我曾和元直、廣元一起去找你,你的書童說你去臥軌了,你到底去哪裡臥軌了,這個臥軌是什麼鬼啊,一去就是這麼久。”
諸葛亮成功被崔州平逗笑了,要是真的去臥軌,哪裡還能活到現在。
馬良、孟建等人一一過來和諸葛亮熱情地打招呼,做自我介紹;諸葛亮一邊笑著回應,一邊努力的記住每個人的容貌和名字,生怕自己以後遇到會記錯人。
此時講臺上已經坐了一人,不是別人,正是水鏡先生司馬徽。
雖然荊州劉表多次請求司馬徽出山相助,但司馬徽認為劉表為人心胸狹隘,不願意為他出謀劃策。而劉表又很重視荊州的教育,司馬微要在荊州混,為了讓劉表面子過得去,自己也更快活,便答應劉表來襄陽學社授課。
只見司馬徽也不翻書,一個字一個字的說道:“禮,樂,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