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招納陳登(第1/2 頁)
華佗從兩人的對話中察覺到諸葛亮的身份非同一般,有些慌張的看著諸葛亮。
諸葛亮從c瑞手中接過羽扇,一邊輕搖,一邊笑著對華佗說:“華佗先生,這個小生是我的助理;實不相瞞,我家裡有些產業,所以建設醫學院資金方面的問題,您大可放心,只需把授業準備好就行。”
“哦,原來如此,孔明先生您以天下蒼生為念,老夫佩服不已,願效犬馬之勞。”華佗說完竟對諸葛亮深深鞠了一躬。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來給大哥敬杯酒。
孔明連忙上前扶了一把,說道:“亮羞愧難當,您以後還是叫我孔明來的親切,否則晚輩會寢食難安的。”孔明說完重重拍了拍華佗蒼老的手背。
“那,好吧,孔明,不知道我還能否再為你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華佗勉強同意了孔明的提議,決定直呼他的字。
孔明想了想,問道:“吳郡太守現是何人?”
“現在是陳瑀,字公瑋,下邳淮浦人。”華佗回答道。
“陳瑀?那上任太守是否叫許貢?”孔明繼續問道。
“正是許貢,只可惜已經死了,我曾經給許貢太守看過病,後來聽說被孫策所殺,具體原因不知。陳瑀太守呢,我和他也有一面之緣,他的侄子陳登有段時間面色赤紅心情煩躁,吃了我的藥後吐出十幾盆紅頭蟲子,症狀立刻消失了,陳瑀太守為了感謝我,特意備了家宴。”
華佗話語中透著平淡,並沒有因為自己認識兩位太守而顯得高傲幾分。
“如此說來,您對兩任吳郡太守都有些恩情,華佗先生,我有一個不情之請。”諸葛亮聽完華佗的話,眼前一亮。
“孔明但講無妨,我剛才已說過,有用得著我的地方儘管開口便是。”
“我要見吳郡太守陳瑀,還煩請幫我做個引薦。”
“這個好辦,陳登的症狀是個頑疾,隔一年需要觀察症狀重新配藥,明天正好是一週年的時間,陳瑀很看好這個侄兒,不出意外明天應會陪著陳登一起過來。”
“如此甚好,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諸葛亮爽快的笑著。
即使不見吳郡太守陳瑀,諸葛亮透過諸葛瑾或者魯肅的關係,也能在丹徒山搞到地皮。但諸葛亮想透過陳瑀這條線招納陳登,為己所用。
諸葛亮依稀記得史書上記載陳登是個大才,少年時便有扶世濟民之志,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從政之後能夠體察民情,撫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並且在農業方面很有天賦,擅長開發水,發展農田灌溉,後期可以做自己的農業部長。
第二天陳登如約而至,而陳瑀果然陪同。兩人輕裝簡從,各騎一馬,華佗和諸葛亮早已在門口等候,相互寒暄後,進裡屋賓主坐定。
閒談之中,諸葛亮暢談天下形勢。陳瑀陳登叔侄二人驚訝不已,對諸葛亮的眼光和大局觀很是佩服。
當從華佗口中得知諸葛亮要培養醫學人才時,陳瑀當場起身,對諸葛亮拜了三拜,激動的說:“瑀自負有經天緯地之才,實不相瞞,我雖為江東臣子,然卻沒有把孫策放在眼中,孫伯符看似英雄,實則是有勇無謀的匹夫爾,並且過於高調張揚,早晚會有血光之災。如今聽孔明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矣!開館設學,傳播技術,服務百姓,此乃千秋大業,孔明先生您散盡家財做此大事,不僅是謀略家,更是實幹家,瑀願盡綿薄之力,助孔明先生!”
陳登心中雖有千秋,然不善言辭,聽叔叔陳瑀這麼一說,也趕緊起身對諸葛亮行了大禮,說到:“俺也一樣!”
諸葛亮內心狂喜,叔侄二人這明顯是在向他表示衷心,無需多費口舌便能得到兩位賢才,何樂而不為?
諸葛亮連忙起身,上前扶起二位,拉著他們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