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頁(第1/2 頁)
從始至終,他都沒有得到崇禎完全的信任。
【二】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皇太極的破關南下,以及袁崇煥&ldo;被漢奸&rdo;的結局,對崇禎皇帝本人的打擊是巨大的。不僅僅因為他一直傾心相信的袁崇煥最終讓他失望,也不僅僅因為明軍在大多數時間裡丟盔卸甲,被打得潰不成軍的慘狀,更因為在整個戰役中,外圍趕來救援的明軍,竟大多不敢主動向皇太極發起進攻。身為大明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此情此景無疑是痛徹心扉的。有這麼一個人,在這個痛苦的時候給他送來了春天般的溫暖:一個不到30歲的大名府知府,竟然在當地招募了1萬多民團,千里迢迢到京城來勤王,比起諸路軍隊的畏首畏尾,他多次主動請戰,積極性相當高。
當然,由於不久後關寧鐵騎在北京城外擊退皇太極,敵人全線退兵,這支積極性很高的民團最終沒派上用場。但老實人不吃虧,崇禎因此記住了這個人的名字,記住了他的慷慨忠義‐‐盧象升。
盧象升,又一個最終被崇禎用錯的人。
盧象升,字建鬥,江蘇宜興人,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中進士。之後先做戶部主事,又做大名知府,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在崇禎二年那場兵災前,他的日子過得很普通,當然也間或有些不普通的事。比如東林黨眾正盈朝時,大家都忙著巴結東林黨,他偏不巴結。後來魏忠賢當權了,大家又忙著巴結閹黨,他還不巴結。別人都忙著拍馬逢迎混日子,他忙著埋頭幹活;別人閒著的時候喜歡看書下棋聽戲,他閒著的時候喜歡騎馬射箭練武;別人讀的書,最多是四書五經,他偏愛讀兵書,最喜歡的一本,多年來走到哪裡帶到哪裡,就是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然後就是崇禎二年,他徹底不普通了一把,後金軍來了,別人要麼縮頭要麼逃命,他招了1萬人,雄赳赳氣昂昂要上戰場。
從這以後,不普通的盧象升,就走上了一條不普通的人生路。先是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升了官,提拔成負責練兵的昌平、大名、邢臺三地練兵的參政。巧合的是,這三個地區,恰是當年戚繼光薊州招兵的地方。盧象升捧著戚繼光的書,有樣學樣地摸索著幹,外帶自己一點發明創造。經3年努力,到了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真箇練出了一支精銳來。這時明朝西北農民起義已經大起,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沒完沒了地在陝西、山西、河南等地折騰。盧象升臨危受命,先率軍開赴山西,在山西冷水村大破農民軍數萬人。此戰異常兇險,盧象升先率軍破敵,將農民軍逼至山崖,對方用冷箭射傷盧象升額頭,盧象升不懼,抹著滿臉血提刀帶頭衝鋒,終把這股農民軍擊潰。此戰得勝後,盧象升有了一個綽號&ldo;盧閻王&rdo;。這支戰鬥力強悍的軍隊,被命名為&ldo;天雄軍&rdo;。
天雄軍之所以戰鬥力強,與盧象升對戚繼光軍事思想的研讀不無關係,但他同樣也有自己的發明。天雄軍計程車兵,大多來自同一個地方,且相互之間多有親屬關係,凝聚力極強。與此同時,天雄軍的中級軍官,許多都是由富有戰鬥經驗的文官擔任,這些人無匪氣有血氣,打起仗反而更勇猛,紀律性更強。當然如此凝聚力,也得益於盧象升本人的&ldo;幹部帶頭作用&rdo;,每次打仗,他都是沖在最前面,另外軍隊有軍規:衝鋒時,軍官要衝在士兵前面,軍官落在士兵後面的,戰後定斬不饒,真箇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從崇禎六年起,盧象升率領他的天雄軍,先戰湖北旬陽六縣,率孤軍深入山谷絕地,九戰九捷,消滅農民軍馬回回部數萬人,繼而又在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官升&ldo;五省總理&rdo;,節制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並被賜尚方寶劍。6個月後,盧象升在洛陽大破李自成,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