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二】
作為戰國時代最早的變法,李悝變法的效果是成功的。
在三家分晉的局面形成以後,三國中最早走上擴張道路的,是趙國和韓國,兩個國家都企圖趁著國家初興的機會趁熱打鐵,儘可能地擴充套件地盤。但現實是殘酷的,當魏國埋頭發展的時候,韓趙兩國在對外戰爭中處處碰壁,趙國多次被秦國擊敗,韓國更受到了齊國和楚國的夾擊,立國沒有多久,生存局面卻陡然艱難了起來。外戰打不好,韓趙兩國還想內鬥,都想著兼併掉對方的土地。在魏文侯埋頭發展的時候,韓國和趙國都曾經透過外交渠道找到魏文侯,提出和魏文侯合作,兼併掉對方的國土。對這些要求,魏文侯不但拒絕,更苦口婆心地勸說,提出現在三晉國家,當務之急不是內鬥,而是集中力量,對外進行擴張。只要三家能夠相互呼應,共同進退,就能在殘酷的諸侯爭霸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看看最後秦滅六國的歷史,不得不承認,魏文侯在這方面的眼光,是相當準的。
在團結了韓趙二國之後,經過20多年的休養生息,公元前419年,魏國開始了擴張之路,他們的打擊重點,就是西面的秦國。雖然晉國已經成為&ldo;過去式&rdo;,但繼晉國後崛起的魏國,依然延續了晉國時代對秦國的擠壓政策。像秦國這樣一個尚武成風、戰爭潛力巨大的國家,必須牢牢地把他堵在關中平原之內。一旦讓他突破了關中平原的阻礙,對於整個中原諸侯國來說,那都是如洪水猛獸一樣的災難。
公元前419年,魏國首先在少梁鑄城,和秦國邊軍拉鋸,但出師不利,魏國雖然佔領了少梁,卻始終無法消滅秦軍,和秦國之間形成了長期相持的局面。關鍵時刻,魏文侯啟用了一個名聲不好的將軍‐‐吳起。吳起因為當年在魯國的&ldo;殺妻&rdo;事件,一直都是正人君子眼中不齒的小人,但魏文侯用人用其長,就看中了他能打仗的優點。這個決定的效果立竿見影。公元前413年,吳起一舉攻破了秦國的西河防線,擊潰了秦國的西河守軍,將整個西河盡數納入到魏國的版圖中來。這場勝利在當時的意義非同小可,魏國佔有了秦魏兩國邊境之間的戰略要地,對秦國的戰爭主動權已經形成,秦國別說是東出進攻中原國家,只要魏國不來進攻,就已經阿彌陀佛了。
西河的失去,引起了秦國上下的震動,咬牙切齒的秦國人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奪取西河,但有決心是不夠的,李悝變法多年以來的成果顯現了出來,魏國憑藉其遠遠優於秦國的經濟實力,可以在戰爭中大打消耗戰,藉此來拖垮秦國人。到了公元前408年,魏國不但佔有了河西地區,更向北佔領了陝西代郡,向南奪取了河南三門峽,秦國從關中進入中原的所有要道,至此完全被魏國人堵死。秦國不得不暫時放棄了收復西河的打算,轉而在邊境修築堡壘,防禦魏國的進攻。魏強秦弱的局面,成了戰國初期雙方實力對比的寫照。
在壓制秦國的同時,魏文侯也對南方的另一大強國楚國、東方的齊國進行了打擊。公元前405年,趁齊國田氏宗族內部發生內亂的機會,魏文侯聯合趙韓兩國出兵,斬殺齊國軍隊3萬人。佔領了齊國物產豐富的魯西南地區,特別是收復了齊景公當年佔領的晉國重鎮聊城。此戰的勝利,使此時正在忙著&ldo;代齊&rdo;的田氏家族,再次選擇了對魏國的暫時臣服。齊國後來向周天子要求冊立的文書,也是託魏文侯代呈的。而南方的&ldo;超級大國&rdo;楚國,也在和魏國的交鋒裡吃了虧,魏文侯不斷南下,攻掠江漢平原的小國,楚國雖然組織過幾次北上,都敗北於魏國的手下。魏文侯在位的時期,原本是&ldo;四戰之地&rdo;的魏國,卻處在一個四面揚威的時期。歸根結底,還是魏國率先進行變法嘗到的甜頭。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