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2 頁)
淮水民潰,單從事件本身看,並非什麼大事,但其意義卻非同一般,它至少證明瞭一件事。從此開始,中國的老百姓們,不再是&ldo;細民不足道&rdo;,他們不再是任王侯將相宰割的羔羊了。
3年以後,一場更大規模的民潰,發生在了毗鄰秦國的梁國。當時的梁國為了防備秦國進攻,發動大量民工挖掘壕溝。這本來是保家衛國的事情,但是梁國國君濫用民力,且剋扣勞工們的糧食,勞工們怨聲載道。大家故意磨洋工,挖掘壕溝的進度十分緩慢。當秦國大軍到來時,勞工們轟然而散,梁國國君成了光桿司令。梁國就這樣被秦國滅掉了,它也成了第一個因為老百姓反抗而亡國的國家,不僅僅是春秋歷史上的第一個,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
雖然在春秋的早期,民潰日益增多,但這樣的反抗,大多還是以老百姓逃亡,非暴力不合作為主要方式。真正給統治者帶來巨大打擊的,是老百姓開始拿起武器,為了自己的生命和尊嚴,與高高在上的統治者進行硬碰硬的鬥爭。中國歷史上最早有記錄的這一類事件,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另一個國家‐‐衛國。
衛國是春秋各國裡,老百姓暴亂反抗次數比較多的國家。衛國曾有貴族感嘆:&ldo;凡是衛國有禍亂的時候,老百姓就要起來造反。&rdo;但老百姓真正拿起武器造反,最早發生在衛國的衛莊公時期。
衛莊公在位時,無休止地大興土木濫用民力,長期得不到休息的工匠們終於憤怒了。公元前478年,工匠們憤怒地拿起武器,包圍了衛莊公的宮殿,嚇得衛莊公慌忙翻牆逃竄,連大腿都摔斷了。此事只過了9年,衛國侯衛輒好了傷疤忘了疼,又開始大修宮殿,這次工匠們的反抗更加暴烈,他們乾脆聯合了衛國的失勢貴族,發動了對衛國王宮的進攻。戰鬥之中,工匠們拿著工具做武器,和衛國士兵浴血奮戰,嚇得衛侯輒倉皇逃竄。有衛國大臣想用武力鎮壓,然而更多的大臣卻絕望地說,現在是&ldo;眾怒難犯&rdo;啊。兩次工匠暴動,使衛國遭到了沉重的打擊,而大規模的民間抗暴運動,卻更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二】
比起工匠來,受到統治者壓迫更沉重的,是那些毫無地位的奴隸們。
工匠們固然生活艱難,但總算還有口糧的保證,相比之下,春秋戰國時期的奴隸們,更無社會地位、尊嚴,甚至沒有生命的保障。在奴隸制日益崩潰的局面下,大規模的奴隸抗暴,也是註定要到來的。
春秋戰國到了中期的一個重要現象,就是大規模奴隸的逃亡。比起早期很稀罕的&ldo;民潰&rdo;來,在戰國中後期,奴隸逃亡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這些逃亡的奴隸們,最初是借著各國國內宗族的覆滅獲得自由身,後期就乾脆成群結夥,逃離奴隸主的統治。逃亡後的奴隸們,主要採取流動生活的方式,或者十人一群,或者幾百人一夥,在各國的交界處活動,主要以打劫為生,也有人逃入無人進入的山澤叢林,以種地為生。從春秋中期開始,各國對奴隸逃亡的懲罰也越發嚴厲,甚至發展到了舉家連坐的地步,但大規模&ldo;盜賊聚集&rdo;的情況越來越多。這時期列國之間的戰亂日多,各國應付對外戰爭尚且力不從心,對逃亡奴隸問題根本無暇顧及。到了春秋晚期,中原大地已經出現了多達萬人的逃亡奴隸團夥,他們主要透過劫掠富人,甚至搶掠奴隸主的方式來維持生活。早期戰國思想家墨子的著作裡,就曾清楚記錄過這時期的景象。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奴隸抗暴運動,是公元前522年的鄭國奴隸起義,當時有數千鄭國奴隸,集中在河南中牟的一個大湖中央,與鄭國統治者分庭抗禮,鄭國派遣貴族子大叔率軍鎮壓,面對絕對優勢的敵人,奴隸們奮起反抗,幾千奴隸戰鬥到最後,也沒人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