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3/5 頁)
這樣的地點與場合也不適宜四處走動,唐松就安靜的等著,沒過多久來了一個禮部官員,唐松這才解了疑惑。
稍後就在這瑤光殿上,在眾多重臣的親眼見證下,會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儀式。唐松三人就是被叫來以文學的方式記這次儀式的。
杜審言名列文章四友之首,當世論文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沈侄期與宋之問俱以律詩見長,在唐詩史上有“前有沈宋後有錢郎……”之譽,宋之問翻船之後,當世論詩,至少在律詩上他堪為第一;至於唐松嘛,雖然是個冒牌貨,但在世人心中,若論新興的曲子詞,他是當仁不讓的第一。
古代每有大事好以文為記,以詩為記本也正常的很,但在今天這樣頂級權貴齊聚的場合特特將當世公認的詩文詞三魁首聚於一處為一個儀式做記,這還真是少見,其中明顯暗含有借用他三人影響力及文學的形式美化此次儀式,以及加速傳播的用意。
禮部官員交代完,明白了武則天的用心之後,唐松心中的疑惑反倒更深了。究竟是什麼儀式讓武則天重視到這等地步?
隨著外面九響靜殿鞭聲的暴鳴,重臣與顯貴們分左右各依品秩爵位高低迅速站定,讓唐松疑惑的謎底也緩緩揭開。
此刻不是大朝會,亦不是常朝,但緩步進殿的武則天卻穿的異常正式,全套的皇帝披掛一樣不少。在其左右攙扶著她進殿的也不再是內宦,而是兩個之前攪擾的整個天平難安的中年人。
虛攙著其左手的是剛剛晉位為嗣君的武承嗣,右手處那人方一露面,頓時引得滿殿譁然,一些人甚至失聲叫了出來,“廬陵王!”
左邊由內侄武承嗣攙著,右邊由兒子廬陵王李顯攙著,這陣仗本就已經夠唬人了,孰料她後面竟然還跟著一位名動天下的人物。
看到這人的第一眼,唐松像殿中的不少人一樣驚喜而呼,“狄公!”
狄仁傑果然還京了!而與他並肩而行的則是一臉笑意的梁王武三思。
武承嗣、李顯、狄仁傑、武三思四人環形拱衛著盛裝龍服的武則天一步步向御座而去。這五人,這一幕太具有衝擊性,以至於整個大殿有那麼一陣兒的集體失聲,直到某個禮部官員率先撫掌而贊後,立時贊聲四起,喧譁一片。…;
唐松沒有讚歎,從狄仁傑進殿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在看這位老人。
一年多的貶謫並沒有讓狄仁傑顯的老相,他那讓唐松第一次見面就印象深刻的腰板依舊挺的筆直,只是臉上的表情太過手平靜,平靜到什麼都看不出來。
自願?被迫?這一切還都是一個謎。
待武則天在御座上坐定之後,殿中很快安靜下來,今天這次古怪聚會的目的也最終揭曉。
這是一次盟誓之會。以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為首的李唐皇室後裔與以武承嗣、武三思為首的武周宗室齊列大殿,昭告天地之後,在滿朝重臣的觀禮下高聲盟誓,誓言武李兩家永相親愛,互不戕害。
雙方共同盟誓之時,武則天早安排有史官在側記錄,最終這份記錄的內容會交由將作監銘刻於三份鐵券之上,而後三份鐵券一藏於史館,一藏於武氏宗廟,最後一份則供奉於高宗乾陵。
待這次聲勢浩大的盟誓完成之後,至少在表面上看來武李兩家的關係和諧了不少。當即便有不少人去探問久矣不還京的廬陵王李顯及狄仁傑。
眼見狄仁傑被人圍的水洩不通,唐松便去尋上官婉兒,留下杜審言與沈儈期冥思苦想該如何完成這一次的煌煌鉅製。
在人群裡找來找去的時候,福祥走過來扯了扯他的袖子,唐松會意,低著頭跟在福祥身後,最終來到了殿右隔出來的一間房中。
這也是一個籤事房般的佈置,上官婉兒就坐在屋中的書幾後疲憊的揉著眼耳之間的位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