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4 頁)
第二天馬騰的西涼軍姍姍來遲,皇甫嵩召集大家開了個會,重點討論一下武關該怎麼打的問題。
孫子兵法雲:上將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可見強行進攻是最不明智的選擇。打仗只是個手段,最終目的是平定叛亂,如果能有別的方法達到目的,那為什麼非要去勞民傷財地打仗呢?
郭汜他們被困在武關,不能回涼州不能去幷州,要麼投降,要麼就揮師南下去跟劉表聯合,畢竟劉表這個荊州牧的位置還是董卓借皇帝之口給封的呢,而且跟劉表聯合有個現成的示好機會呀!孫堅正進攻樊城呢,大家裡應外合把孫堅滅掉好不好?
相信在武關的董賊餘黨中,有些人會支援聯合劉表的。老是貓在司隸又不好玩,看看天下豪傑們一個個都開始自己佔地盤了,這些人又怎麼能甘心落後。但支援投降的人也很振振有詞呀,因為按照經驗來看,投降了並不會死,還可能會被委以重任,畢竟當今陛下身邊的可用之人已經不多了。
兩方都認為自己有道理,況且董卓已死,大家都覺得出頭當老大的時候到了,誰也不服誰。於是如果就放任他們這麼吵下去……
沈嫻覺得自己彷彿看見了歷史的重演,這不就是當初斜峪關情況的放大版嗎?
現在需要的就是時間,等待矛盾慢慢發酵,或者等到武關的糧糙吃光光‐‐嶢關和函谷關一鎖,武關的補給線都被掐斷了,郭汜他們幾人遲早有關係崩盤的一天。
可一向鎮定的老將皇甫嵩這次卻顯得有些心急,他問賈詡:&ldo;不知文和有什麼高見,能讓武關內董賊餘孽的衝突立即發生呢?&rdo;
賈詡從會議開始時便老老實實地縮在角落當背景板,也不出聲,可惜最終還是難以逃過被皇甫嵩點名的命運。
賈詡緩緩睜開眼睛,他沒有絲毫感情的目光在營帳中眾人的臉上繞過一圈後,最終落在了沈嫻的身上。
沈嫻面無表情地盯著賈詡。
賈詡慢騰騰地說道:&ldo;我確實有個計策,就是不知道劉大人肯不肯配合了。&rdo;
&ldo;真是不巧啊。&rdo;沈嫻忽然笑了笑,她眨眨眼睛,擺出一副遺憾的樣子:&ldo;賈大人您想要的那個人……他此時並不在這裡。成都好像出了點事情,我就派他帶人回去看看情況了。&rdo;
&ldo;哦,那真可惜。&rdo;賈詡點點頭,隨即閉上眼睛垂下頭不說話了。
皇甫嵩:&ldo;……&rdo;
這就放棄了?不再努力一下嗎!你真的不是跟劉商羽約好了演戲的?皇甫嵩默默地想。
皇甫嵩暗自壓下心中的火氣,他儘量和顏悅色地問沈嫻:&ldo;商羽,你跟文和在打什麼啞謎?&rdo;
&ldo;幾天前攔截李稚然進攻長安的時候,我收了一批俘虜。&rdo;沈嫻解釋道:&ldo;其中有個人,是張元善的侄子。我見他武藝不錯,就留在身邊了。&rdo;
皇甫嵩稍稍一想便明白了賈詡的算盤‐‐還是他慣用的反間計,把張繡派去武關帶幾句話什麼,趁機動搖軍心加速激化矛盾,讓武關的局勢儘快崩潰。
但沈嫻已經堵死了賈詡這個計謀的可能性,皇甫嵩即使不甘心也只能作罷了。
沒辦法使用計謀‐‐其實荀攸和戲志才都有想法,但這倆人又不會傻不拉嘰地開口給己方找麻煩,而皇甫嵩只帶了賈詡一個謀士‐‐挑撥離間的事情便只能暫時作罷,還是認真祈禱董賊餘孽們能儘快自己亂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