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部分(第4/5 頁)
有希望。
第三次東征打贏了,以最快的速度打贏了,聖主和中樞順利實現了預期目標,而安東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藉助第三次東征迅速發展壯大了。
這是聖主和中樞沒有想到的,雖然他們藉助東征的最終勝利逆轉了改革派在政治上的頹勢,但接下來的政治局勢對他們十分不利,因為李平原和安東實力的急驟擴張,因為南北戰爭的呼嘯而來,以裴世矩為首的政治勢力將在最高決策層贏得更多話語權,以五大超級豪門為首的山東政治集團亦將在與關隴、江左政治集團的鬥爭中贏得寶貴優勢,如此一來,以聖主為首的改革派就陷入了更大孤立,對朝政的控制就愈發艱難,因為不論是關隴政治集團的保守力量,還是山東政治集團和以裴世矩為首的中間力量,都必將藉助李平原和安東崛起對中土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巨大沖擊不遺餘力地搶奪政治利益,可以預見,從平壤失陷、東征勝利結束這一刻開始,中土的政治鬥爭將進入新一輪**。
郭榮、薛世雄、崔弘升從本心來說,都極度盼望東征勝利這個結果,但等到這個結果當真出現了,他們卻高興不起來了。李平原和安東的迅速崛起,對中土的未來肯定是個巨大危害,尤其在南北戰爭即將爆發的關鍵時刻,更是個可以預見的可怕的甚至是足以摧毀中土統一大業的禍患,怎麼辦?
聖主和中樞肯定要打擊、削弱和消滅它們,但第三次東征就是個例子,聖主和中樞的借刀sha ren計失敗了,由此類推,聖主和中樞藉助南北戰爭來消滅它們的目的能否實現?da an是否定的,李平原和安東勢力必然還是將計就計,藉助南北戰爭來發展壯大,於是不難看到,南北戰爭結束後,內戰必然爆發,聖主和中樞必然要背信棄義攻打安東,而李平原和安東大軍也必然展開猛烈反擊,但他們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中土激烈的政治矛盾必然不爆發,各大政治集團必然藉機而起大打出手,於是統一大業必然崩潰。
就當前局面來說,遏制安東發展的最好辦法就是迅速渡河,迅速控制平壤,最大程度阻礙李風雲和安東大軍擄掠高句麗財富,但宇文述已經下了命令,沒有他的命令,不能渡過鴨綠水。同樣的,宇文述也受制於聖主,沒有聖主和中樞的命令,宇文述也不敢擅自下令東渡鴨綠水。然而,等到宇文述報奏聖主,等到聖主下旨渡河,時間已大大延遲,而等到宇文述走進平壤,平壤估計已是一座廢墟。聖主、中樞和數十萬衛府大軍耗盡國力奮戰三年,最終便宜了李平原,白白為安東做了嫁衣。
郭榮、薛世雄越想越是鬱憤,而之前一直主張儘快渡河作戰的崔弘升卻突然消極了,一言不發,根本不提渡河的事。
六月初一,宇文述、郭榮率軍渡河鴨綠水,向平壤急速推進。
同日,早已進入高句麗戰場,並攻克高句麗西北重鎮畢奢城的水師,也在來護兒的統率下,由水路趕赴平壤。
六月初六,宇文述、郭榮抵達薩水,不得不停下腳步,因為十萬安東大軍就在對岸陳兵以待,雙方隔河對峙,氣氛十分緊張。
當日,齊王府長史韋福嗣、安東副都護李渾、突厥步利可汗阿史那咄爾,分別代表齊王、安東大都護府和安東諸虜諸部,迎接宇文述、郭榮和東征統帥部,至於安東副大都護李平原、安東軍大將李子雄、韓世諤等人均是一個未見。
齊王不露面情有可原,李平原避而不見就不對了,所以宇文述很不高興,質問李渾,李平原何在?
“李副大都護擔心安東安危,已提前返回安東。”
此言一出,宇文述頓有不詳之感。李渾公開撒謊,安東主力大軍都在這裡,李平原豈會丟下大軍獨自返回安東?很明顯李平原擔心遭到宇文述的迫害,擔心安東大軍遭到宇文述的攻擊,於是故佈疑陣,躲在暗處,只要宇文述和他的部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