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中體驗生活(二)(第1/2 頁)
說起來,因為這個,她似乎應該重生在上小學之前才對,畢竟小學底子沒打好,也算是人生中的遺憾,可初中多少改掉了一部分內向性格的成就感,沖淡了這份遺憾。而且到了高中,她也把小學落下的問題給補上了,考上了好大學,如此,也就不存在什麼遺憾了。
張靈悅推著單車,爬上學校門前的斜坡,穿過校門前的運動場,進了水門鎮初中。
鎮中是記憶中的那個鎮中,古舊的青磚校舍和新建的紅磚校舍並存,張靈悅去報到處報到,又扛著米去飯堂交了米,提著行李去分到的班級宿舍。
一進宿舍,就看到昔日同住了一年之久的初一同學們。
張靈悅跟她們後來沒有了聯絡,忘了她們的名字,但記憶中還記得她們的模樣,見到她們熟悉的稚嫩臉龐,忍不住露出了懷念歡喜的笑容。
然而同學們不認識她,對上她這個陌生人的笑容,一向生長在小山村中,生性質樸,才剛離家走向外面的世界,心中緊張害怕又嚮往的她們,頓時羞紅了臉,不知如何應對,只能不知所措地別開眼,扭開頭,強裝鎮定,假裝自己在忙碌。
張靈悅:……
總感覺自己是調戲了良家少女的浪蕩公子。
調戲的還是一幫良家少女!
體諒著同學們的心情,張靈悅沒有再說什麼,在自己的床位前放下東西,提起桶準備去打水,擦一擦床板。
走到門口,隔壁床位,記憶中姓李的一個女同學帶著怯意,鼓起勇氣小聲道:“水在飯堂的旁邊。”
張靈悅當然知道,但也承她的情,用後世養成的習慣性,對她一笑道謝:“好的,謝謝!”
在這個時代,山裡長大的女孩子們,不習慣見人就笑,謹慎莊重有禮,這才是家庭對她們的教養;她們也不習慣對人說謝謝,那是電視上播放的城市裡的人,以及書本上的人才會說的,文縐縐的話。
她們受人幫助,只會用感激的腔調說“多虧了你”,或是“多得有你”,要麼就是奉上自家的一把菜,或更稀罕一些的糖餅零食,切切實實地表達感激之情,不玩虛的。
李姓女同學被張靈悅的笑容和“謝謝”再一次弄得不知道怎麼應對,只能又一次別開燒得通紅,帶著懊惱,寫著“早知道就不多嘴了”的臉。
進退有度也是她們被要求的家庭教養,這樣對別人的話不知如何應對是極其失禮的,是沒有家教,被視為沒有父母教養的野孩子的表現,也難怪她要懊惱。
張靈悅一看,又下意識地道了句“對不起”,結果把人家弄得更不知所措,嘴巴噏動,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萬分窘迫,就差落淚了。
得!
張靈悅這下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似乎多說多錯,只能懊惱地拍了拍額,乾脆提桶溜了。
賣酸料可以變著法對客人說好話,說客氣話,但對這些小姑娘們可不行呀,她們還太害羞了,乍離開相對封閉的鄉村生活,也讓她們拘謹怕生。
慢慢來吧,等熟悉了就好了。
張靈悅這麼提醒告誡著自己,去提來水,打溼準備好的,不要了的舊衣服,擦乾淨床板,掛好蚊帳,擺放好日用品,鋪好床,看看還有時間,她去到洗澡間,挑了箇中間的位置,洗了個澡。
近七點,六點五十的時候,晚自習的預備鐘聲響起,張靈悅放下帶來的小學課本,跟女同學們一起,向教室走去。
但由於張靈悅剛才讓人下不來臺的表現,女同學們都不太敢和她走在一起,有意無意地避著她,生怕她又做出什麼舉動,自己應對不來,讓彼此丟臉。
是的,怕彼此丟臉。
張靈悅做出讓人下不來臺的舉動,於她自己而言,也是失禮的,是沒有家教的、丟臉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