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3 頁)
看到姚氏費心照顧她,也不是不感動,只是仍舊無法和她想要回去的願望抗衡,且不說那邊還有生養自己的爹孃,單說她來的這個地方也夠讓人頭疼的了,此地風俗類似於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規矩束縛多的讓人寸步難行。社會的標準是以男權為中心制定的,女子附屬於男人,出嫁前是某個人的女兒,嫁人後是某個人的妻子和某個人的母親,沒有獨立的人格,也沒有獨立的經濟自主權。
她很幸運,寄身在一個富貴人家的女兒身上,吃穿不愁,寒暖不憂。可是受了二十多年現代教育的她,除了吃飯穿衣,總還有更高的追求。
她信奉自尊自愛,獨立自主,可時代註定了這裡的女孩子一生樣樣事情都由人擺布,任何的不聽從,不服從,都會受到輿論的抨擊,宗法的制裁;她相信戀愛自由,婚姻神聖,可是這個地方男女有情,是比她那個時代當小三更不要臉的行為,法律也不保護婚姻的純潔性,如果男人願意,大可以三妻四妾的弄回家裡開茶話會,這個她真受不了,光想就覺得頭疼。
凡此種種,她實在不知道,在這樣一個古代女孩身上,還能有什麼樣的追求。她學的是考古,優勢是精通古代文獻,可是看得懂這些又有什麼用呢?她又不能考古代公務員!
想到這裡張滌清心煩意亂,如果要是永遠回不去,那她怎麼辦呢?這個社會提供給女性的唯一的正當職業就是相夫教子,除此之外的營生都是賤業,她還不想淪落到下九流的範疇裡。理智告訴她,如果回不去了,那麼隨分從時,順應這個時代對女性的要求,像姚氏一樣做個賢妻良母才是最有前途的,只要不出錯,起碼她有家族宗法的保護,可以保證自己的地位不可動搖。
那麼,做一個賢妻良母,她又具備哪些特長呢?她來自一個機械化大生產,社會分工異常精細的地方,想要深入瞭解任何一個科目都要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一個人能夠掌握一個領域的知識,就很了不起了。她是點心店老闆的女兒,家裡給她灌輸的學習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超越自身的階級,光宗耀祖。她不敢讓辛苦勞作的父母失望,只得努力上進,除了苦讀沒有培養過任何課外特長,琴棋書畫,她只會欣賞,不會操作。烹飪,她很會吃,也能把東西做熟……得益於給父母打下手,她倒是會做很多種點心,不過,她可從沒見過姚氏下廚,看來這個技能對做個賢妻良母也沒什麼太大價值。
抬眼見姚氏正笑微微的和張英有商有量的說話,想著姚氏倒是個現成的師傅,一言一行堪稱典範,而且馭夫有術,看張英結婚這麼多年,也沒有納妾娶小就知道了,不過,這跟她那乏味寡淡的爹自身的性情也不無關係……
咳!還是不要詆毀他了,要不是能做他的女兒,託蔭於他的庇佑,說不定,她現在正為了一日三餐發愁呢,哪有時間在這裡傷春悲秋,為遙遠的將來可能會遇人不淑苦惱呀。
知道整天糾結於&ldo;我是誰?我為何而來?&rdo;是無意義的浪費時間,與其吃飽了撐的在這裡浪費腦細胞,不如先做最壞的打算,為回不去做些準備,儲備些有用的知識,致力於打造一個有利於我的生存環境。畢竟她不知道怎麼才能回去,那麼在這個世界裡就要學會這個世界的規則。張滌清想通了這點,頓時心境一變,覺得有必要現在就開始著手把時間利用起來。
那麼,首先,她得學會走路!
於是,姚氏很快發現女兒自打病癒,像開了竅似地伶俐了起來。從開始要人扶著走,很快就會自己掙扎著走路了。學說話也有進步,已經進入了自主造句的階段……
張滌清也發現,只要想通了,做這個即將兩周歲的大家閨秀還是滿愜意的。
哦,她現在叫張廷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