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提拔(第1/2 頁)
紅薯與玉米兩者皆是耐旱的植物,這些耐旱作物其實在明朝萬曆年間就進入中國,但是一直到崇禎元年,幾十年的時間都沒有大規模的推廣。
因為紅薯這玩意吃多了以後脹氣,泛酸,玉米粗澀,難以下嚥,若非實在沒東西吃,尋常非災年的時候很少有人去種植這些東西,百姓積極性不高,當朝皇帝也不重視,不去人為進行干預百姓推廣種植。
因此,玉米紅薯雖然在大明早有種植,但是一直都是部分省份在種植,等到了崇禎年間,大旱,百姓沒吃的,餓死的餓死,起義的起義,崇禎皇帝就算是有心推廣,也不具備這個條件,更何況崇禎依舊沒有重視過這幾樣耐旱植物。
這幾種作物用來度過這個災年還是很合適的,紅薯這玩意三十度左右的天氣一天就髮根,吸肥能力強,耐瘠薄,雖然說想要高產,也要灌溉,施肥,但是眼下不需要其高產,尋常產出已經足夠。
劉振華翻看商城,裡面有紅薯苗,價格雖然也不便宜,但是拿出來以後就可以種植,環境適宜的話,三四個月就可以吃了。
這玩意根能吃,葉子蒸著吃也是一道美味。
紅薯貴,但是紅薯苗便宜些,兩點聲望便是一棵,划算下來,一日半兌換的紅薯苗一畝地種植。
“種,明日便推廣,”劉振華作出決定。
延川縣內,有三戶人家,平日魚肉鄉里,最先被捉拿的就是這三戶人,其餘地主,識相的都將地契田契交出,膽敢負隅頑抗的,抵抗之人皆成了民兵們的刀下亡魂。
城內有一戶人家,高家,平日裡卻有開倉濟民之事,被稱為高善人,但是細扒出來,其依舊兼併土地,收取高佃租,只不過比尋常地主低一些而已,拿著苛責來的錢,去救濟百姓,落得個善人的名頭和自己的安心。
這些地主,哪一個敢說自己的土地來的都是乾淨的。
抄高家之時,原本為高家地主說情的百姓,高家地主也十分冤屈,甚至大罵灶王,不分青紅皂白就要殺人,簡直就是個惡人,還敢稱呼自己為灶王。
楊立超和周圍的天兵聽完以後差點將高家地主直接宰了,不過軍紀在,他們不能夠這樣做,楊立超直接道出高家地主行善事的本質。
在楊立超道出本質在告訴民眾灶王對於百姓的要求以後,皆是群情激憤,沒有一人在為那高家地主說話。
周圍的百姓恨不得飲其血啖其骨,就這樣的人也配罵灶王。
時至傍晚。
縣衙內。
劉振華端坐堂前,下面站著一眾幹部。
“今日與守城之軍戰鬥,王龍開啟城門,我等在主街道上列陣,步步推進,民兵隊長王家昌讓副隊以大股民兵在前,協助天兵,攜帶小股民兵繞後堵其後路,讓原本就喪失鬥志的守城之軍降。”
“從早到晚,從和守軍戰鬥到家丁戰鬥,共有三百三十人晉級天兵。”
楊立超在下面彙報著。
劉振華聽在耳朵裡面,首先三百多天兵,一百皆是王龍率領的翻牆而入的民兵。
剩餘兩百三十人,一半都是在清繳地主時擊殺的家丁,另一半則是繞後的民兵和上城牆清繳的民兵。
而後,則是關於提拔的問題。
他看向了王家昌,楊立超和王龍等人,這次戰鬥他只給出了兩個戰略,一個是摸黑進城開門,第二個就是,天兵為主民兵為輔,正面推進,楊立超指揮天兵作戰,民兵隊長組織民兵輔助天兵作戰。
民兵和天兵的總指揮便是劉振華,王家昌在完成主要作戰任務的情況下,還知曉繞後來更好的拿下戰果。
在這些泥腿子裡面也算是脫穎而出了,這人平日訓練的時候表現也很好。
眼下軍事人才稀缺,楊立超任宏利,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