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鄧士載拒關絕道 趙子龍千里馳援(第1/2 頁)
王平支援的很及時,魏軍最終沒能形成有效追擊,蜀軍以微小的代價完成戰術目的。墨霄擊殺魏軍七百有餘,戰死及失蹤者八人,算是取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場大勝。
賈詡還是沒能逃過一劫,甚至連當晚都沒能挺過去。
只是他那句話還是在我耳旁縈繞不止。
“老夫之死,得換汝生乎?”
換不換的了,試了才算數!
獨孤徹進行斬首的目的就是癱瘓其指揮系統。賈詡死了,魏兵士氣是必然要降低的。最好的結果就是魏兵群龍無首,誰也不服誰,以致友軍有難,不動如山,讓漢軍得以取得區域性優勢,然後各自撤退。不過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出現,但調令不出,貽誤戰機的情況還是有機率發生的。
“今賈詡既死,魏軍勢癟,還請王將軍速領軍馬一萬,擊破鄧艾一部,吾與高將軍留此地,阻其南進之路。”
“得令!”王平說一不二,應罷即行。
“高將軍主御東線之敵,其西北二部,交於吾可也。”
計議已定,獨孤徹和高翔也各自準備。
東北兩路魏軍雖然遭遇襲擊,但似乎沒有出現士氣低落的狀態。尤其是東線,反而掀起了給賈詡報仇的意念。
王雙極其剛猛,高翔始終依險據守,堅決避戰,但三四千人馬要擋萬餘軍隊,總還是捉襟見肘。
獨孤徹這一路同樣困難重重。陳泰一部倒是戰鬥力不強,交給星彩應付不成問題。但西線這一部可是實打實的生力軍,加上郭淮又是百戰名將,部下亦不乏韓德,朱贊等能征慣戰之勇,漢軍打得十分艱難。
一連十餘日,日日浴血奮戰,漢軍將士早已疲憊不堪。而更壞的訊息是:糧草將盡矣。
而這支大漢雄師的生命線,掌管補給的後勤官李球李大將軍,已經被鄧艾擋了五六天了。
李球只聽得北面殺聲震天,卻一點軍情細節也不知道,又拿魏軍的堅寨沒辦法。只得一面將北面戰況激烈,漢軍被困下辨一事,告與鄧芝。一面罵戰以求干擾魏軍。
“鄧艾小賊!堂堂八尺男兒,反為蛇鼠之事,何不敢戰也?”南面,李球拉著一堆糧草,急的抓耳撓腮。
“狹路相逢勇者勝,今生死在此一舉!諸將士隨吾殺敵立功!殺!”北面,王平身先士卒,率軍力戰。
至於鄧艾,雖然口齒不清,但手上功夫可是門清,自也是身先士卒,迎戰王平。至於李球嘛,他理都不想理。畢竟你要是有攻堅能力,早就配合王平南北夾擊了。
王平心裡直犯嘀咕:現在的小年輕們都這麼厲害嗎?對面這個話都說不清楚的小將指揮能力堪稱藝術,不光如此,其槍法造詣居然也如此之高。大漢將領中,如今能論得上青年奇才的恐怕只有一個獨孤徹,而沒想到的是曹魏僅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竟也不遑多讓!
難道說這就是氣運?
……
漢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還要兩面作戰,都有不小的損失。
唉。獨孤徹長嘆口氣。想想看還是自信過頭了:如果一開始就近距離防禦,也不要管他分散不分散,或許不會有這種情況。再或者乾脆把魏軍放到陽平關來,堅守不戰,或許也能萬無一失。
有的時候,過度左或右的思想往往出自同一個人同一件事,激進行為失敗或遭遇挫折後往往會轉變為消極行為。
論持久戰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將領來講還是需要一定時間和實踐領悟消化的。
獨孤徹就是想不明白,賈詡沒了,魏軍怎麼還有這麼高的組織度?仗打到現在,對於魏軍而言,失敗的代價不過是退回雍州,從頭再來;但這卻是漢軍的生死劫。
有時候,轉機總是悄無聲息的到來,以至當局者都毫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