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魏君臣議謀江左 孫夫人安使成都(第1/2 頁)
卻說劉備稱帝,孫權賀使成都一事,早有細作傳至洛陽。
作為漢魏之外的第三家勢力,東吳也是塊香餑餑,其向背基本決定了蜀漢的存亡。
曹丕當然要爭取一番。
“仲達,朕有意離間蜀吳,卿有何高見?”
“陛下英明,臣有一法,孫權或能拱手來降。”
“哦?是何妙計?”曹丕眼睛都亮了。
司馬懿一陣陰笑說道:“臣以為,孫權使蜀,雖續盟好,然難得其利。陛下若以利誘之,言若此時投誠,可封為吳王,加九錫。”
曹丕一時半會沒鬧明白,問道:“封以吳王?皆似此番,正不知天下幾人稱王也。”對於異姓封王,歷代皇帝都多少有些顧慮。
司馬懿解釋道:“嘿嘿,吳若來降,蜀討其叛否?若討之,陛下可順勢伐蜀。縱劉備定力高而能容之,蜀吳亦生嫌隙。兩線作戰,非蜀地可持也。及蜀亡,陛下何愁無滅吳之理乎?”
哦,假途滅虢。然曹丕還有一慮,遂道:“孫權使蜀,是向蜀也,劉備若搶先為之,卻當如何?”
司馬懿搖頭道:“劉備稱帝之名乃是繼承漢統,漢得封異姓王乎?白馬之誓,其能背乎?”
“孫權若不受,又當如何?”
“不受,則陛下伐之有名,擊之可也。且不論其受之與否,蜀吳必生嫌隙,劉備之援未必盡力。另,可令張遼、文聘等部早做南下準備,以能出其不意。若孫權不從,即便伐之。”
好一個三管齊下!曹丕由衷感嘆:老爹當年有這麼猛一個謀士,怎麼不高官厚祿留以內用呢?還有這司馬懿啊,跟了自己這麼多年,不光政治鬥爭水平高超,軍事能力也是極品啊!
但曹丕也是個城府極深的人,並沒有只聽司馬懿一面之言,考慮再三,又令喚大將軍議事。
待曹彰到後,曹丕並沒有把司馬懿的想法全盤托出,而是隻說了誘降一事,並詢問如果孫權不受時的處置方法。
曹彰近期一直密切關注著關中以及中原的情況,畢竟老爹不在了,劉備很有可能趁機北伐,直到多方探聽,得知蜀漢國力不足,無力北上,長期屯墾,才算鬆口氣。
曹丕之意再明顯不過:孫權要不聽話,就得揍他,揍不揍是我的事,怎麼揍是你的事。
對此,曹彰表示:“皇兄之意,臣自是知曉,然臣以為用軍一事,還以蜀中為重。”
曹丕這時才把司馬懿的計策說出,並問曹彰是何看法。
曹彰或許是個天生的軍事家,但政治水平那叫一個通透(一捅就透)。完全想不到還能這麼玩,直嘆司馬懿手段。不過嘛,如何用兵一事,他有說法。
曹彰道:“仲達手段,臣自嘆服。然東吳水師聞名天下,且其北防軍常備。臣以為縱文遠仲業(文聘字仲業)提前準備,亦難破長江天塹。若一時不得進,待東吳緩過勁來,僵持不下,蜀又趁虛北上,失卻關中,卻是得不償失。”
看曹丕還在思索,又說道:“臣以為,欲伐吳,不可久戰,宜作速決!張文遠久與東吳作戰,吳人懼之,可令其佯攻建業,調其大軍設防。再令文仲業所部作主攻,分兵兩路,直取江夏,廬江,此聲東擊西之計也。”
曹丕口中唸叨:“江夏,廬江……江夏,廬江……”
“江夏入手,則襄陽兩面受敵,後續攻蜀,亦是便利;廬江得破,則孫權江北再無重鎮,難有北上之力矣。”曹彰還是想把重心放在蜀漢方面。
嘿嘿,老弟你可以啊!深得老爹真傳啊!曹丕真的很慶幸:雖然老爹很牛,但再牛做不到分身多處,常常是控制局勢則外線受挫,征戰四方時又後院起火。如今好了,自己在洛陽掌控大局,子文(曹彰字子文)統帥三軍征戰四方,多麼完美的配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