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文臣武將獻策議計 天羅地網靜候強敵(第2/2 頁)
若補給遭截,調兵回救,亦或戰線拉長,破綻漸顯,則吾等伺機尋戰,不失主動。”
集中優勢兵力,以不斷的佯動打亂敵軍的部署,創造區域性優勢的戰機。
另外兩位大佬都是第一次聽說這種打法,紛紛向關羽投以詫異的目光,關羽一副無奈的表情,表示已經習慣了。
趙雲問道:“博研此法,確是膽識過人,然吾隨主公征戰多年,深知曹操用兵,慣斷人糧道。今彼千里補給,豈能不備?”
獨孤徹解釋道:“吾之意非在劫糧也,疑兵之用,不過預伏於其側,行襲擾之事耳,但求調動曹軍,截糧不成便劫寨,劫寨不成則放火,總有可行之事,其荊宛山水眾多,易於藏身。如此,彼若處處皆備,則處處皆寡;若分兵擊之,則吾等區域性佔優,亦可伺機而戰;若棄之不顧,則疑兵如鯁在喉,亦是後患。”
在場眾人聽罷聽罷,知道其主要目的不是劫糧後,也都開始討論起這個操作的可行性。
這次計劃並不離譜,也不算打亂關羽原來的部署,但是改變了預設的打法:簡而言之就是化部分陣地戰為運動戰。畢竟敵眾我寡,要是直接主力會戰,疏為不智,不論藉助地形還是運動尋找戰機,目的都是造成區域性以多打少的局面。
馬良估算了糧草,道:“縱有江州閬中兩地運糧,如今交戰之兵多達七萬,可用之糧不過二十日。”
關羽聽後,稍作思考,道:“如此,確乎不可坐以候敵,便依博研之法罷。”
數日後,哨騎回報:曹軍先鋒夏侯惇率部已行至朝陽。
關羽蠶眉倒豎,喝道:“傳令,迎擊!”
【附註:所謂荊襄九郡,最早只有七郡,乃是南陽,南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江夏,在湘水之盟後,蜀魏吳各得三郡。後來曹操分南陽郡作襄陽(南鄉),魏興,章陵三郡,也就是後世相傳的荊襄九郡。此時此刻,劉備掌控南郡、荊南四郡,半個襄陽郡,以及劉封佔據的魏興郡南部上庸三縣。孫權佔有江夏郡。曹操佔據大半魏興郡,樊城所在的另外一半襄陽郡,以及章陵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