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魏主議成疲漢計 女王舉位邪馬臺(第1/2 頁)
其實司馬懿這般說辭還有另一個目的。
早在曹操還活著時,司馬懿就感覺其方方面面都在提防自己。無奈,只得儘量不留把柄,後得機會接近曹丕,又掩藏多時,總算把老傢伙耗死了。
然而司馬懿確信以曹操的脾性,其死前一定會留上一手。這從之前南鄭——上庸——襄陽戰役後百官的態度上就能看出來。是故平日處事還是謹小慎微,同時積攢勢力。
好在諸葛亮給力,逼的朝廷不得不啟用自己。如今官拜驃騎將軍,都督隴西諸事,已擁有極大的自決權利。不趁勢鞏固自身權勢,難道再被這些老不死們(特指以華歆為首的文官集團)聯手搞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愛卿且退,容朕深思。”戰略問題,事關重大,豈能只聽一家之言?曹丕作為開國之君,又豈能輕下決斷也?
待司馬懿去後,曹丕又急喚人請曹彰議事。
曹彰坐鎮中原,練兵屯糧,總攬荊州、揚州戰事。忽聞曹丕急令,遂吩咐諸將,安定諸事後,與田豫急啟程還都。
在等候曹彰的同時,曹丕也沒閒著。又分別瞭解了郭淮、郝昭的意見。
對於蜀漢的威脅,郭淮是傾向於司馬懿的說法的,郝昭之言,亦是一般無二。看來想要確保隴右,似乎只有將國家作戰重心西移這一種方法。
數日後,曹彰一行風塵僕僕,趕回洛陽面君。
“皇弟經久未見,不知一切可好?”
“多謝皇兄掛念。弟一切安好。不知皇兄急喚弟至,有何吩咐?”
曹丕喚僕從看茶,隨即開門見山道:“隴西戰事,皇弟知之否?”
曹彰道:“略有耳聞,未知其詳也。”
曹丕遂簡明扼要講述其經過,以及司馬懿、郭淮、郝昭三人的意見。
曹彰聞之,亦陷入沉思。
久之,乃道:“弟以為此事不可。昔先父自破袁紹以來,據鄴城而鎮四方,經營河北數十載矣。青、幽、並、冀四州,其民休養生息已久,土地多已開墾,歲供糧草,以賑四方之用,乃吾曹家之基本也。如驟調河北兵力入關中,一來軍士水土不服,二來關中屢經戰亂,土地荒蕪,難以養之。”
曹丕道:“然則吾之馬匹,多出西涼。果如仲達之言,為彼蠶食,則兩都之地,亦難安也。”言及此,忽傷感道:“唉,惜乎子丹、雋乂命喪漢川。如其尚在,何憂蜀寇乎?”
曹彰倒比曹丕灑脫的多,畢竟著眼當下,方為正事。乃道:“如必欲求河北之眾,弟請先定遼東公孫龔,而後徐入中原。如此,則關中如起戰事,吾等可速入荊州。蜀賊縱得雍涼片土,失卻荊襄重鎮,勢難有為也。”
曹彰這手陽謀確實是解決問題的一劑良藥:季漢打完就跑式的北伐確實難纏,就是抓住了魏軍從中原到關中路遠難行的現實弱點。是故要麼按司馬懿的說法調重兵全面駐守,要麼就是曹彰的圍魏救趙之法。畢竟沒有益州軍的協助,只憑荊州偏師,根本不可能長期阻攔魏軍主力。
哪怕丟掉整個潼關以西,只要能實控荊州,就能隔斷漢吳交流,且長江天塹形同虛設,那麼剿滅東吳,也不過反掌之事。屆時漢魏東西對峙,而魏盡得各處平原富庶之地。完全可以據守各處關隘,從容不迫的積蓄力量,一戰定乾坤。
曹丕權衡多時,覺得還是老弟的辦法更好,至少不用把魏軍主力交與外姓之人。就在其欲拍板之時,忽田豫道:“臣有一計,斗膽前呈。不知陛下與王上意下如何?”
田豫久在地方,未嘗面君,是故曹丕並不認識田豫,乃問道:“此何人也?”
曹彰笑道:“哈哈,皇兄有所不知。此人姓田名豫,字國讓。乃弟於幽州所識之智士也。隨吾征戰四方已久,出謀劃策,多賴其力也。”又謂田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