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再見楊橋(第1/3 頁)
袁睿在送別姐姐的同時,揚州書院這裡很熱鬧,今天是張學政答謝各位出卷名士的日子。朱夫子和幾位老友都來了,過幾天,他們也要回京城了。
“感謝老師和各位先生,此次揚州取士圓滿成功,得益於各位先生的不悔教渝,我替揚州學子給各位先生道謝。”
張學政算下來還真是朱夫子的學生,也就是有了這個面子,朱夫子才答應本次揚州院試出題,不然這樣的考試沒有必要。
“自勵,你也不用太客套,我們這些老傢伙,還能出下力,能為揚州選一些真正的棟樑之才出來,是很高興的,”朱夫子叫著張謙的字,安慰了一句。
眾人也都笑著回應,確實,能有這樣一個很好的機會對他們來說,也很難得。接下來眾人開始閒聊,主要是對本次的試題和考生。
“自勵,說說吧,這次遇到比較突出的考生沒有,”朱夫子還是關注本地學子的。
“老師,還真有幾位不錯的,這裡是本次前十的策論,請各位先生指正。”
幾人笑著每人拿了一份謄抄的策論邊看邊進行一些點評,一個個論點也被這些先生拿出來分享,有些還引起了這些大拿的肯定。
這時,一個出身翰林院的先生說了一聲。
“各位,你們聽這幾句話,我怎麼感覺耳熟呢,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沒有庸才,只有放錯位置的人才,怎麼跟聖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說法有點類同,但這個詞句沒有聽到的過。”
“恩......,我看看,”朱夫子放下手中的策論,好像被這兩句驚動了。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個專業應該是特指......”
朱夫子不說了,開始從頭到尾一點點仔細的閱讀起來。
“這篇策論寫的太好了,有理有據,還有自己的認識思考,對於政局有獨特的認知,人才,人才啊!”看完策論,朱夫子感慨不已。
眾人聽到朱夫子這樣說,也是好奇不已,一個個拿過去仔細閱讀。
沒一會,眾人看完,也都是一個感覺,這個學子不錯,思考不落俗套,不但有清晰的認知,還能從多角度進行分析論證,更難得的是還給出瞭解決思路,執行起來相對容易。
朱夫子來了興趣,直接問張謙,這名學子的情況。
自己出的題目自己知道,這個題目不好答,看的不深,談不出實質東西,思路不清,根本沒有有效方法。
按照他的想法,考生們只要不落俗套,整篇的空話套話就很難得了。
張謙對於這個學子也是很熟悉,對於前十名的學子,他都瞭解了過,也對於他們的背景比較清楚,這個叫袁睿的還真不錯,通海本地人,官宦子弟。
“老師,這個叫袁睿的學子,自小聰慧,少年成名,又勤奮,是揚州通海有名的才子。”
“袁睿父親是紹寧二十三年進士,做過一府通判。”
“書香門第,不錯,小小年紀,有這份見識,確實很難得。”
朱夫子也是很難得的讚賞了一句,這個年紀讀書中舉不稀罕,有這樣的遠見不多。
“老師,你再看看他這首詩,”張謙趕緊像獻寶似的拿出了那首詩,當然也是謄抄的。
朱夫子有點驚訝,院試出好詩文的不多,一般都是按照題材來,想出彩很難。
但等他看完,心中一動,即興詩詞,有這樣的急才本就不多。
再看這首詞,也是上品之作,不但把揚州的美景呈現出來了,還把現場的熱鬧也表現的很生動,最難得還有一些人生得滄桑在裡面。
這真是一個少年人寫得!?
袁睿送完姐姐,到是沒有著急回去,跟二公子打了一聲招呼,帶著小河又奔上次聚會的那個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