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阿巴斯王子的野望(第2/3 頁)
緣。
更讓人絕望的是,在薩法維王朝的東部邊境,阿富汗部落開始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其中以赫拉特地區的阿布達利部落和坎大哈地區的吉爾扎伊部落勢力最大,及至數年前,這兩個部落先後叛離帝國。
帝國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日益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控制,也引起了很多其他問題。在沙阿的治下,商人和旅行者在傳統行商路線上的安全每況愈下,有時搶劫他們的恰恰就是應該給予他們保護的地方官員,賊黨更是層出不窮。
聽說,齊國的商隊在前來伊斯法罕的途中就遭遇到一股人數多達千餘規模的“流匪”襲擊,聲勢異常驚人。阿巴斯王子有理由相信,這股“流匪”肯定跟當地法爾斯總督脫不開關係。沒有他的縱容和包庇,這股“流匪”如何在帝國境內聚集起如此規模的武裝。說不定,當他們搶劫了商隊大量財物後,還會與地方官員進行一場可恥而骯髒的分贓。
提及齊國,阿巴斯王子的感觸是非常複雜的。這個位於東南方漢洲大陸的國家,不僅物產豐富,為帝國帶來了無數的商品,而且,他們還擁有強大的武力,更有一支冠絕印度洋地區的海上艦隊。
在他父親蘇萊曼一世統治時期,帝國便與他們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彼此派駐公使。隨後,無數的齊國商品湧入帝國境內,瓷器、茶葉、咖啡、大米、蔗糖、香料、木材、棉織品(棉布)、鋼、銅、錫,以及其他各類工業製成品,極大地豐富了國內商品市場,同時也令帝國獲取了不菲的過境貿易收益。雙方之間的貿易額從最初不到十萬土曼(摺合約27萬兩白銀),增長到目前的一千五百多萬土曼(約四千萬兩白銀),佔據了帝國六成以上的貿易份額。
幾個月前,掌握宮廷大權的姑母瑪利亞姆去世,瞬間打破了宮廷的權利平衡。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可能是為當年沒有把沙阿之位交給他,出於心裡愧疚而做出的一種政治補償,瑪利亞姆對阿巴斯王子多方照顧,予以全方位的政治庇護,讓他得以平安快樂地活到現在。
但隨著瑪利亞姆的逝去,後宮的宦官、沙阿的幾位王子,宮廷裡的大臣,便開始準備對他進行清算和迫害,試圖從肉體上將他徹底清除出王室,並瓜分他所擁有的財富。
在這種情形下,他立即尋到齊國駐伊斯法罕公使,請求得到幫助,將他和家人帶離這座充滿陰謀和罪惡的都城。
齊國人只是稍事猶豫了一下,便欣然應允了他的求助,開始精心策劃,如何將他和家人帶出伊斯法罕。
在跟齊國人接觸時,對方貌似不經意地暗示他,在薩法維王朝目前紛亂複雜的局勢下,遠走避難於莫臥兒帝國並非明智之選。作為與阿巴斯大帝同名的王子,應該在帝國陷入困境之時,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勇毅和堅韌,去拯救薩法維王朝。
阿巴斯王子頓時會意,齊國人這是準備要做一筆政治投資,將他當做一個可資利用的棋子,或者說是一個後手,在帝國一旦陷入崩潰時,可以把他推出去,用以穩定帝國的局勢。
當然,他也明白,齊國人的投資並不是無償的,最終是要從中取得豐厚的回報。
但是,內心充滿無盡野望的阿巴斯王子決定搏一次,準備與齊國人合作,聽從他們的安排。想當年,莫臥兒帝國的第二位皇帝胡馬雍在曲女城戰役中為蘇爾王朝的舍爾沙擊敗,使得莫臥兒王朝在印度的統治暫告中斷。走投無路之下,他西逃到了波斯,忍辱負重,在帝國宮廷做了客君,這一做就是十多年。待舍爾沙年老病逝之後,胡馬雍向帝國沙阿塔赫馬斯普一世借兵,一舉重新奪回了印度平原,佔領德里和阿格拉,恢復了莫臥兒王朝在印度的統治。
要是待帝國陷入巨大的災難之際,阿巴斯王子能夠得到齊國的支援和援助,舉兵攻入伊斯法罕,未必不能複製胡馬雍的偉大壯舉,再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