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霍爾木茲島(二)(第2/3 頁)
,官兵一體,皆為袍澤,說不上誰欠誰的命。”那名士兵從地上撿起自己掉落的火槍,側頭笑著說道:“我叫武平,來自威遠(今新幾內亞島)。長官,你是哪裡人?”
“大興(今澳洲布里斯班市)。”
“哇,長官來自本土的大城市!”武平不由露出一絲羨慕的神色,“長這麼大,我連威遠城(今莫爾斯比港)都沒去過,更別說見識本土的繁華和熱鬧了。”
“本土也好,大興也罷,無非就是人多一點,工廠多一點,還有道路上的馬車和蒸汽車多一點。要論居住環境和空氣清新度的話,我倒覺得你們威遠比本土好多了。”李延良嘴上說得輕描淡寫,但心底裡還是不由生出幾分優越感。
偌大的一座威遠島,除了威遠、金華(今巴布亞紐幾內亞萊城市)、湖東(今印尼巴布亞地區查亞普拉市)、通州(今印尼巴布亞地區馬諾誇裡市)等寥寥幾個“大”城市,可以說就是一座偏僻的大農村,人口也不過一百二十萬出頭的樣子,整體經濟實力還比不上一海之隔的威海府(今澳洲凱恩斯市),妥妥的窮困地區。
別說李延良出生於大興,一座人口和經濟規模均排國內第二的大城市,就算是一個來自本土偏遠鄉鎮的普通人,也有足夠傲氣鄙視那些來自海外領地的“土包子”。他們恐怕很多人連火車都沒見過,就更別提本土出現的各種新奇玩意,比如,能在高空飛翔的熱氣球,在城市道路上行駛的公共蒸汽車,以及鄉間農場裡的大型農用蒸汽機械……
“長官!”
“長官!”
兩人一邊聊著,一邊小心地踏過一具具屍體,繼續前進。突然間聽到身後傳來一陣馬蹄聲,立即轉身,端起火槍做出戒備迎敵的姿態。卻見登陸部隊總指揮、翎麾校尉(中校)羅佔平騎著一匹雄駿的阿拉伯馬,在十數名警衛和參謀的簇擁下,緩緩朝前方的霍爾木茲堡而來。
“嗯。”羅佔平見一名年輕的陪戎校尉和一名敦實的上等兵向他立正敬禮,隨意地將馬鞭在額頭輕輕一點,以示回禮,“你們暫時歸入警衛連,隨我一同入城。”
“是,長官!”
相較於一臉興奮的李延良,上等兵武平卻不免有些沮喪。蓋因,跟隨最高長官入城護衛,那就意味著他不能隨同其他戰友一起打掃戰場,也就無法獲得相應的戰利品。
作為總指揮官的羅佔平,自然是不在意兩個小人物的各自盤算,他需要儘快控制整個霍爾木茲島,然後徵集民力修繕損壞的城堡,部署相應的防務。
根據擬定的作戰計劃,攻佔霍爾木茲島,只是反擊阿曼人的第一步,未來一段時間裡,他們將逐一奪佔被阿曼人控制的拉臘克島、亨賈姆島,以及面積最大的基什姆島(即格什姆島),最終將這處海峽要津掌握在自己手裡。
沒錯,齊國在將阿曼人驅逐出海峽後,並不打算將這些被收復的島嶼歸還給波斯人,而是準備將其置於海軍的管轄之下,設立相應的海軍基地,徹底控扼整個海峽的出入通道。
故而,齊國人才會“耐心”等到阿曼人先後奪取海灣內的幾座主要島嶼後,才非常“及時”地派遣海陸部隊,進行軍事幹預。
至於此舉會不會激怒波斯人,從而影響兩國長達六十多年的友好合作關係,齊國人是一點也不擔心。這個時候,波斯薩法維王朝已然處於內憂外患之際,根本不敢為這些無關緊要的小島,而與強大的齊國交惡。
緊張的宗教氛圍,不僅造成了遜尼派聚居區域內暴亂頻發,還加速了帝國王權的衰落。數年前發生的希爾凡暴亂中,眾多的什葉派教徒遭到無辜殺害,無數的宗教書籍被焚燬,神聖的真神廟變成了馬廄。那些暴亂之徒為了抵抗帝國軍隊的平叛,竟然向他們同教派信徒奧斯曼帝國求援。
這些各地頻發的暴亂對於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