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
程,和她自己的心情。家裡一下子突然熱鬧了很多,許久不見的親戚朋友們紛紛找上了們,敘舊的同時順便打聽:你們家夏夏都有這麼多錢拿去捐了,你們最近在哪兒發財啊?
雖然轟炸式的傳媒關注已經在洪水終於褪去的時候,將目光轉移投向了一系列的災後重建專案,蘇夏還是飽受了一把做名人的苦果。是的,這就是苦果。明星們出名有人關注,還可以換來廣告合約,換來一筆筆的錢。她被關注,可是一分利益都沒得到,家裡面還惹來了一群打聽他們現在家庭情況的親戚。
或許唯一可以稱得上出名帶來的好處就是,她能夠為父母的從商換來一些名氣上的資本。
如果說98年第一件讓蘇夏感到痛心的事是洪水災害的話,第二件事就讓她感覺到憤怒,那就是,印尼排華事件。
說是排華事件,其實是一場不亞於戰爭犯罪的大屠殺。在印尼總統蘇託哈的指使下,印尼軍隊和暴民對在印尼的華人展開了一場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屠殺整整持續了三日之久,所有在印尼生活的華人無一遭到例外。
這件事其實發生到年中,但是到年底的時候,才漸漸在普通民眾之間傳開。沒有幾家媒體敢將這則新聞釋出出來,因為在官方,印尼依舊是我國的好兄弟,政府不允許國內出現過多的反印尼聲音,因為這不利於邦交。縱使官方封殺著,印尼暴民屠殺大量華人的訊息還是不可避免的在大江南北傳遍,多少的憤青寫信向政府抗議,遊行也有,都是希望政府能夠動用武裝力量,為海外華人同胞們討回一個公道的。
政府最後如何做了,普通民眾是不知道的。在官方,在明處,這成為了永遠的一個謎,但是在暗地裡,蘇夏希望,並且寧願相信著:國家其實沒有放棄為國人報仇,和平發展的國策讓國家沒辦法在明處為同胞爭取什麼,但是在國民看不到的地方,或許正有一隻正義的手,為他們討回公道。
蘇夏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周圍的大人們有討論這件事的人,但是他們卻不會當著她的面討論。學校裡的老師們偶爾也會談論起這樣的資訊,但是對於跟蘇夏同齡的同學們來說,卻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一件事發生。
蘇夏自己收集著關於這件事的所有新聞,剪報,宣傳單。然後將這些東西拿給同學看,她能做到的雖然不多,但是要儘自己最大的可能,為周圍的人種下種子,這樣的話,不管未來什麼時候澆水灌溉,他們總有發芽的一天。
或許是因為她的行為做的太明目張膽,班主任,教導主任分別找她談了話。張巧芝先是對蘇夏最近時段的作為表示了一番驚訝,嘆道
23、天災人禍 下 。。。
就算是她那個年紀的人,很多人對這樣的事也都是聽聽說說罷了,沒幾個會說到做到。
然後又語重心長的說蘇夏:“看你平時一副乖乖牌的樣子,老師說什麼就聽什麼,學習也好,性格也好。我真是沒想到你內心是這麼……熱烈的。從我知道你是那個匿名捐款的學生的時候,我就開始驚歎自己的眼光什麼時候變差了,竟然看不出來你的內心真實的是個什麼樣子。然後又是這件事……老師知道老師的很多話你們都聽了很多遍了,從我這裡,從你們父母這裡,都不當真。但是我還是要說,你才十四歲,未來還很長,不要因為一時思想的偏激而走錯了路。雖然說你現在是早了點……呃,不過你們這些八十年代後出生的人,經歷的接受的是要比我們那一代人多的多。或許你現在正是叛逆期也不奇怪——叛逆期你肯定懂吧,遇見什麼不順心的事就激動個半死,凡事總喜歡跟長輩唱對臺。我看過你的書,實在是不理解你那麼小的孩子,腦袋裡怎麼裝了那麼多的東西……”
張巧芝拉著蘇夏絮絮叨叨的說了足足兩個小時,話雖然多,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