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第1/3 頁)
同囚永安宮
十四歲的劉辯少年皇帝,在涼州兵團前呼後擁中,戰戰兢兢,返回他的宮廷,跟他娘親皇太后何靈思女士見面,母子們抱在一起,慶幸他們終於脫離危險,馬上可以恢復皇家權威啦。雖然何進、何苗,和她手下的那些宦官,剎那間全從眼前消失,有一種恍如隔世孤獨無依的傷感。但魔杖無恙,體制也無恙,仍可很快建立起來新的國家領導中心,和新的搖尾系統。
然而,前已言之,跌成碎片的磁器,誰都無法使它恢復原狀,即令何進先生仍活著都沒有用。正如那些反對徵調外兵的人士所料,形勢已發生基本變化。涼州兵團控制洛陽,中央政府陷於癱瘓,董卓先生成了唯一有本錢發號施令的最高頭目。中國歷史上,誰掌握兵權,誰就是大爺。董卓先生本來只不過一個兵團司令官,現在一步登天,小人得志,燒得他簡直不知道怎麼折騰才好。他每天帶著鐵甲衛士,出入被視為尊嚴神聖的宮廷,好象出入廁所一樣,政府官員以及一些兵力脆弱的中央軍將領們,包括袁紹、曹操在內,一個個目瞪口呆,怒髮衝冠,可是他們束手無策。
這些事情‐‐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被殺,皇太后跳樓,小皇帝逃亡,以及法紀蕩然,軍隊橫暴,都發生在一八九年八月。用不著我老人家自作聰明的向貴閣下指出,貴閣下就會發現,東漢王朝政府已成了一個火藥庫。
到了九月,董卓先生把這個火藥庫燃爆。他閣下是一個毫無政治細胞的土佬,只當了一個月權,就頭昏眼花,認為可以想幹啥就幹啥。他大張旗鼓的召集中央政府全體高階官員,宣佈廢立。為了先聲奪人,他板起誰欠一塊錢,而又三年不還的面孔,曰:&ldo;大者是天地,其次是君臣,而今皇帝既呆又弱,怎能主持國家大事?我現在要效法霍光前輩的往事,要立劉協當皇帝,各位以為如何?&rdo;一言既出,好象晴天霹靂,那些平常誓以忠貞自吹自擂的袞袞諸公,用艾斯光眼睛一瞧,董卓先生背後站著殺氣騰騰的涼州兵團,就象吃了啞巴藥,誰都不敢吭聲。但董卓先生仍不滿意,因為他沒聽見歡呼雷動,顯然他們還多少有點不服,於是喝曰:&ldo;從前霍光決定大事時,田延年拔劍對付那些反調分子,如今誰敢阻撓這項決策,一律交付軍法審判。&rdo;只有那位拒絕向宦官屈膝的宮廷秘書(尚書)盧植先生抗議曰:&ldo;從前劉賀皇帝被廢,僅只公佈的罪狀,就有一千多條。而現在皇帝才十四歲,即位不到半年,有啥過失?這兩件事似乎不能相提並論。&rdo;
董卓先生簡直不相信天下竟有不怕死的硬漢,他跳起來,就要下令把盧植先生拖出幹掉,但他仍是忍了又忍,大踏腳步離開會場。他有點掃興,這點掃興當然不能改變主意,於是也再不徵求別人同意啦,決定蠻幹。教劉辯小子升殿,由他的智囊李儒先生宣讀早已擬好的廢立文告,文告曰:
&ldo;孝靈皇帝(劉宏),早棄臣民,皇帝(劉辯)承嗣,海內仰望。而帝(劉辯)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何靈思)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董孝仁)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缺?陳留王協(劉協),聖德偉懋(柏老按:九歲的娃兒,有屁聖德),規矩肅然,居喪哀慼,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柏老按:不知道哪裡找來這麼多優美的形容詞)。宜承洪業,為世世統。茲廢皇帝(劉辯)為弘農王,皇太后(何靈思)還政。請奉陳留王(劉協)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rdo;
宣讀文告已畢,首席宰相(太傅)袁隗先生把劉辯小子扶下金鑾寶殿,何靈思女士看到這場面,一句話也不敢說,只臉色蒼白,掩面流涕,嗚咽出聲,高階官員們也陪著悲慼,沒有人敢表示不滿。其實表示不滿又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