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光之子李波(第1/2 頁)
早被架好的攝像機中,李波的字跡,一個一個的被投射到現場的大螢幕上,也出現在直播間七百萬人的眼睛裡。 “外人之稱我龍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龍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龍國在!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全篇三千多字,除去刪減掉一些不合歷史之詞,刪刪減減下來,也洋洋灑灑兩千多字。寫下來,就算以李波年輕的身體,也大感吃不消,當最後一個與國無疆落下,寫完字尾,李波放下筆,揉著手腕,苦笑。 殊不知,李波此舉,包括內容與字跡,驚駭了所有人。 整篇龍國說,被攝像機拍下,放大到整塊螢幕上,一字一句,如龍鉤鐵劃,正氣盈滿,如溢紙而出。 比如花少團一行五人,雖說不如那些文學大佬們,感觸那麼深,可看到那其中的與天不老,與國無疆等詞,已是驚駭的望著李波,心中的感覺複雜得很。 還有那字跡,與昨天所寫,截然不同的字跡,讓五人不得其解,心中疑慮重重。 看著大螢幕上,那比書法家還強的字跡,幾人紛紛想到,“難道昨天李波的字,是在藏拙?” 跟花少團所想一樣的,還有見識過昨天一幕的網友,還有在現場的那位景區主任老頭。 大家圍在那裡,誰都沒有開口,只靜靜等待那十位老先生的回魂。 沒看見,那十位老先生,已差點趴在桌子上,一個字一個字的在那研究。 漸漸地,有人回過神來,開始小聲議論起剛才的一幕。 “這篇文寫得很好,雖然看不太懂,但一定極好。” “樓上的,你是來搞笑的嗎,如果不懂,那就走開,讓懂的人來說。” “有沒有大神懂的,出來跟大家釋疑釋疑。” 還真有人出來為大家釋疑。 “網友們好,我是一名文學系學生,我來為大家解釋李波先生所寫此文的意思。全文譯的話,太長,我只撿其中主要的,有典故的來解釋。“青門”四句:用漢初邵平故事。邵平在秦末為東陵侯。秦亡後,在長安東門外種瓜為生。(見《三輔黃圖》)此句謂邵平回想當年的繁華,頗為感傷。青門,漢長安東門。孺人,古代大夫之妻稱孺人,明、清兩代七品官的妻子封孺人。珠履,用珠子裝飾的鞋。雜遝(tà踏),雜亂。偉烈:豐功偉績。烈,功績。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撫髀(bì):《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裴注引《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於(劉)表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髀,大腿。幽鬱:深沉的憂鬱。 挾山超海:喻英雄壯舉。《孟子·梁惠王上》:挾泰山以超北海。唐虞三代:指唐堯、虞舜和夏、商、週三代。郅(zhì)治:至治,把國家治理得太平強盛。郅,極,至……” 近千字長文的釋疑,讓眾人看了像沒看,只覺得心不安,神不似神,雲裡霧裡。 “你寫的,你有理,我只感覺到,不明覺厲。” “說太多,明太多典故,我們只要知道文很好,很厲害就好,別的,請恕我文學水平太低。” “大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