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星空壁壘(第1/2 頁)
自從人類將火種號送往比鄰星系後就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生產上去,經過五年的發展,反物質的產量翻了三倍。
科研部那邊最近準備啟動戴森球計劃,不過這個計劃並不會對自家的恆星出手,而是盯上了距離太陽第二近的巴納德距離太陽5.96光年,太陽懸著的心可算是放下了。
由於戴森球計劃,人類在宇宙中的第一個星門被建造出來,直達巴納德,在這裡開始戴森球計劃,畢竟恆星這種純天然無公害的能源不用白不用,所以從這裡一路到距離太陽8.58光年的天狼星這個環球形的區域內的恆星有一個算一個,全部列入戴森球計劃的名單。
與戴森球計劃一同開工是星空壁壘的計劃,這原本是火種計劃的一個售後,就是用從高維提取出來的緯度物質將一片區域包圍形成一片與世隔絕的區域,從而保護其中的文明,等到其中的文明在這個宇宙中有了自保之力後再瓦解這片區域將其放出來。
科研人員將由緯度物質製作的牆稱作星空壁壘,而緯度物質實際上相當於三點五維,既不在三維,也不在四維,外部的天體,星艦之類的東西在遇到星空壁壘會因為與星空壁壘不在同一個緯度而直接穿過去,被星空壁壘圍起來的區域就像一片片孤島被隔離起來。
但不知道那個人才提出既然我們可以自由釋放與瓦解這個緯度壁壘,咱們為什麼不將咱們的母星系也給圍起來,到時候直接空間跳躍出去或者留個門不就行了。
還有人順著他的思路繼續下去,想到既然可以用來保護星系,是不是也可以用來隔絕星系,到時候弄一堆這樣的星系用來做監獄是不是也行。
鑨?也實驗了一番,如果不是鑨?事先知道這裡有東西的話,鑨?也看不到這裡的東西,也就是說這個星空壁壘對真神境有效,這將成為人類對抗進化的又一大底牌。
接著就有人提出如果只將火種播撒到比鄰星系是不是太近了,是不是應該多播或者播的更遠,當年是沒有那技術,現在有了應該為人類再多添幾個退路,所以經過科研部的商討又新增了幾個星系作為火種計劃的目的地。
分別是位於天蠍座的格利澤667cc,距離地星22光年;位於繪架座的hdg,距離地星42光年和位於船帆座的hdb,距離地星35光年,它們也是第二批次建立星空壁壘的名單。
對於星空壁壘的建造也是神速,畢竟只需要將足夠的緯度物質放在一片區域,緯度物質就會自發的形成一個球,然後再用電磁力約束一下星空壁壘的厚度就行了。
相比於工程量巨大的戴森球計劃來說,星空壁壘計劃更容易進行,這得益於人類在研究強互作用力時順便將電磁力,引力和弱互作用力的科技樹也給點亮了,畢竟四大作用力不分家嗎,想要將科技發展到極致怎麼也繞不開物理中的四大基本作用力。
用引力牽引緯度物質,用電磁力約束緯度物質,這對於現在的人類文明來說都是小意思。
隨著星空壁壘將太陽系,比鄰星系……一眾星系籠罩其中,人類文明也是終於從明面上轉入暗地裡,成為宇宙中萬千老六文明的一員,不過人類只是將一部分轉移到了暗地裡。
為了徹底將轉移到暗地裡的那部分人類文明在明面上的痕跡清除,鑨?又一次進入主神境將轉入暗中的人類文明的時間從宇宙中摘了出來,等待時機,一個大反攻的時機,而在明面上只留下了吸引進化注意的偽裝過後的一小波人。
不過隨著鑨?和朔月神力的交合,鑨?與朔月的聯絡是越來越深了,她們倆個的配合也更加的默契了,朔月的封印也隨著一次次的融合被沖刷的就剩薄薄的一層,只要朔月願意隨時都可以衝破,但朔月認為還不是時候。
人類文明準備靠著一明一暗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