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河南酥魚2(第2/2 頁)
等李太醫回來,你們夫妻倆可得親自上門拜謝一番!”陳以勤提醒道。
“哎呀,你看我這記性!”高拱猛地一拍額頭,恍然大悟,“光顧著高興,差點把老李給忘了!”
不久前,李時珍遠赴山西,主持了在太原新開的德仁堂的開業典禮。
這家藥房與醫館,是由朱載坖和李時珍共同創辦的,旨在為廣大民眾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
李時珍的學生們,如同播撒希望的種子,正逐漸在全國各地開設更多的德仁堂分號。
德仁堂的理念非常明確:所有的醫療服務和藥物均對貧苦百姓免費開放。
朱載坖和李時珍懷揣著一個宏偉的夢想,那就是在全國每個縣城都建立一所德仁堂,以此來救助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
當然,他們也清楚這個夢想的艱鉅,於是暫時設定了一個更為現實的目標——五年內在各大城市建立起一百所德仁堂。
在明代,醫療行業多為家族經營,秘方不外傳,這種封閉性導致醫療界的交流匱乏,整體體系顯得脆弱不堪。
朱載坖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以德仁堂這一仁政專案為契機,開始嘗試打破僵局。
隨著德仁堂的發展,人手短缺的問題必然會出現,屆時便可順勢而為,創辦醫學院校,逐步推進整個大明醫療系統的規範化、正規化和一體化程序。
不僅如此,朱載坖的構想還延伸至軍事與政治領域。
他打算先創造出大量急需人才的職位,進而設立相應的教育機構來培養專業人才。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模式有望逐步改革現有的科舉制度,甚至有可能推動全國義務教育的實施。
哪怕是最基礎的一年或兩年義務教育,對於提升大明近億人口的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朱載坖對自己的定位不是改革者,而是一個耕耘者。
他不要,也不可能讓大明這個一個億人口的大國,短短几年就變成世界霸主,更不可能如某些小說一般,一頓操作就變成工業國,海洋經濟國。
他是耕耘者。
在制度上,思想上,政治上,軍事,經濟上,埋下一系列的伏筆,開好一系列的好頭。
為大明的未來引出一些引線。
至於大明五十年,一百年的未來,那就不是朱載坖所能控制的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