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晉商(第1/4 頁)
夜深了,阜財門南門的城牆上燃著一堆篝火,幾個人影蜷坐在篝火四周取暖,大刀、棍棒、長矛在他們身邊橫七豎八地擱著。這些人是守城的衙役和民壯,其中有一個是將軍府的軍士家丁。順義縣收復後,這城守事務還是知縣衙門負責的,楊銘亦不便越俎代庖。只是要丁有三安排了軍士參與守城,作為縣衙的官方力量和楊銘的私軍力量之間的聯絡。
那個軍士蜷坐在火堆旁,三角眼搭拉著,似乎在打著盹。偶爾眼皮撐開,露出呆滯空洞的眼神,一幅失魂落魄的樣子。
城門外的黑暗中,七八輛騾馬拖著的大車吱吱地來到城門前。為首一人騎著馬,對著城牆上高喊:“上面的官爺,小的劉四,是王二爺的車隊……”他一邊喊著,一邊將手裡的東西悠悠地拋上城牆。
一小袋東西落到篝火旁,聲音沉甸甸的,那是碎銀子特有的磨擦碰撞之聲。
一名衙役上前撿起碎銀袋子,掂了掂,估計有七八錢銀子。頓時眉花眼笑,從城牆上探出頭去,吆喝著:“劉掌隊,今兒來的晚啊……”
那劉四在下面仰著頭笑著回答道:“進城拖了貨就走,不過夜。請官爺行個方便。”
幾名衙役張羅著要去開城門,蜷坐在火堆旁的軍士站起來,挪到衙役面前問道:“什麼情況?”
“烏爺,是王二爺的車隊,晉商的人……”那衙役一邊答著,一邊將一小塊銀子塞到烏老二手裡。
烏老二接過銀子便不再言語,又回到火堆旁坐下了,臘黃的臉在火光下陰晴不定地變化著,似乎在琢磨猶豫什麼事情。
晉商的起源最早是在明初。明朝建國後在北方邊境部署了上百萬的軍隊,為了解決軍隊的物質需要,朝廷以鹽引為獎賞,鼓勵商人將糧食草料運輸到邊塞,這就是明朝的“開中制”。所謂“鹽引”,就是在政府對鹽業的專控政策下,獲取購買銷售食鹽的額度許可憑證。
山西商人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商機,他們從河南、山東以及江南地區將糧食運往北部邊鎮,以換得“鹽引”,再折身輾轉兩淮、河東、四川等出產食鹽的地方,憑“鹽引”購買食鹽,最後到全國其他地方出售獲利。
透過一這艱難險阻的商業歷程,山西商人賺取了大量的財富,成為盛極一時的商業幫派晉商。以王登庫、靳良玉、範永鬥、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八大家為代表的晉商,是全國勢力最雄厚的商幫之一。
明代中後期,朝廷對蒙古和後金實行經濟封鎖,和後金做生意是要冒生命危險的。努爾哈赤統一後金後,在經濟上利用和扶持晉商。他嚮往來於中原和後金之間的山西商人借款,並許以高利。為了表示還款的信譽,努爾哈赤向放款的山西商人出具了蓋有龍璽的借票以為憑據,這就是傳說中的“龍票”。
其後的皇太極更是雄才大略,他繼續加強和山西商人的聯絡,承諾將來入主中原後,所借銀錢加利息一併奉還。同時,他採取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山西商人來做生意,給他們提供極大的便利,利用他們儲備軍用戰略物質,還發展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為間諜,利用他們刺探大明的軍事經濟情報,瞭解和掌握明朝的一舉一動。
就這樣,晉商憑藉著他們龐大的商業網路,與後金勾結合作,將中原的鐵器、軍火、軍用物資、糧草乃至軍事經濟情報出賣給後金,有力地支援了後金的經濟和軍事力量的發展壯大,並最終奪取中原。
紫禁城的乾清宮裡,御案上的蠟燭已經快燃盡了。一臉憔粹、眼窩發暗的崇禎天子手裡拿著一份文書,眉頭扭動著,似乎抑制不住心中的憤怒。
“啪”的一聲,崇禎將手裡的文書擲到地上,從龍椅上站了起來,揹著手在御案前焦慮地來回走著,嘴裡憤憤地說道:
“這幫大臣,視朕為昏之主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