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第1/2 頁)
金城。城牆上的這兩個字。片刻就遠離了他。臉色透著一種死一樣的寂靜。
轟轟轟………,還未韓遂與他地起兵走出多遠,遠處兩道洪流瞬息追上,&ldo;奔射。休讓韓遂走脫。&rdo;華雄、呂布幾乎同時舉起兵器,大喊道。
&ldo;呀。&rdo;此次征伐,兩大鐵騎幾乎沒有出過力,正憋著一股氣呢,瞬息間,兩道洪流分散開來,陣型鬆散之後,萬箭齊發。
箭如雨,聲如雷,奔走間威風赫赫,勢不可擋。
韓遂地騎兵稍次,董卓的大軍又在附近,不敢回身與兩大鐵騎硬拼,只得呼喝著,讓騎兵們快走。
撲哧,撲哧。弓弦震盪間,無數人落馬,被踐踏成肉泥。
城內,馬騰、樊稠剛從南北兩面趕到,卻只看到兩隻軍隊莫名其妙地在撕殺著。
&ldo;本官乃天水太守蘇儀,正與韓遂殘部撕殺,請將軍相助。&rdo;別看蘇儀人多,但韓遂的五千兵馬實在難啃,見到兩面打著不明旗號地大軍趕到,蘇儀當即大喝道。
&ldo;殺。&rdo;馬騰聞言,當即大喝道。眼睛裡,是血一般的眼色,沒見韓遂,就拿你們祭亡妻。
城牆上,小小的幾十步石階,董卓硬生生的走了幾分鐘,走一步喘氣一聲,渾身疲累四起。
狹隘的城牆上,除去遙遠的一個人以外,無一人立著。甚至已經沒有供人行走的道路了。只能踩踏著屍體,一步步的挪動著。
一里遠,誰知道當一個人處以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從這麼多的人包圍下,殺出這麼遠的距離。
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至少許褚做到了,為董卓省下了幾萬大軍的兵力。金城大戰,當為首功,可惜人已去。
&ldo;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rdo;掙開碧芽兒的手,董卓坐在一個守卒的屍體上,感受著,許褚曾經在此大戰時的情景。
劈為兩半的屍體,染血的屠刀。還有這具如小山般魁梧,卻已經再也不復返的身體。
董卓不自覺的吟出了這麼一句,痛惜嗎?有,蕭索嗎?也有。但沒有後悔,既然做出了決定,後悔不僅是他的懦弱,也同樣會引起許褚的不甘。
為了他,許褚甘願赴死,要是今董卓有片刻的悔恨,想來許褚也會不甘吧。
&ldo;丞相節哀。&rdo;賈詡適時的遞上這麼一句話。
&ldo;哀?算是吧。&rdo;此時,恐怕誰也不能明白董卓的心情吧,費力的站了起來,抬起依舊痠痛的手臂,輕輕的拍著已經了無生氣的許褚,董卓喃喃道:&ldo;多虧仲康照顧了。&rdo;
同樣走在殺的路途上,同樣也是蓋世勇將之姿,但與許褚不同的是,董卓是孤獨的。沒有朋友,沒有選擇,只有一群為他陷陣殺敵,走在前方地將士們。
今天折了許褚。或許明天就會折了張遼、徐榮、華雄。誰能領會這樣的孤獨呢?
驀然回首,董卓發現走在權利之路上,活著並不是滋潤,而是孤獨,天天領略著寒風的侵襲。那洶湧的寒意。刺人啊。
但他不悔。
&ldo;記著,昭告天下。以許褚為折衝侯,食邑一千,列為董氏死臣,長子襲爵。&rdo;董卓淡淡地對賈詡道。心中卻輕輕的道了一聲,功成名就與你如糞土,但卻耀子孫,本相能做的,唯有如此而已。
&ldo;死後哀榮。&rdo;望著許褚的面容,賈詡輕輕的應了一聲。&ldo;諾。&rdo;
靠著女牆,董卓眼神直射城下。兇戾盡斂。唯有平靜。片刻後,宜論帶著幾個衛士。抬著一隻深色棺槨走了上來,清理了一下四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