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部分(第3/5 頁)
魏徵還是說慢了周軍騎兵的進度,當天晚上劉蘭成的兩萬騎兵便抵達了大散關,大軍在大散關外二十里外休息,魏徵在軍中找到了主將劉蘭成。
聽完周文重的條件,劉蘭成點點頭道:“天子已有旨意,無論唐軍士兵是投降還是戰俘,只要擁有良田低於百畝,朝廷都不會剝奪,會繼續讓他們擁有,其實用不著我承諾。”
魏徵笑著勸道:“可他們並不知道天子的旨意,將軍還是寫一份書面承諾吧!也免得對方覺得太容易,又換別的條件。”
”承諾書我可以寫,我不知道周文重是不是真心投降?”
“監軍馬忠已經被我殺死了,他不肯投降,李淵會饒過他嗎?將軍請放心,他只有這條路了。”
“好吧!我就相信他。”
劉蘭成隨即寫了一封保證書,派士兵去將這封信射進城內,同時在信上約好了開城投降時間,送信士兵拿上信便催馬疾奔而去。
。。。。。。。。。
三更時分,大散關城頭上點燃了三支火把,隨即城門緩緩開啟,劉蘭成就在山腳下,他當即對偏將洪文濤令道:“你可率一千騎兵進關,控制住城門,若一切順利,點火把示意!”
“卑職遵令!”
洪文濤立刻率領一千騎兵向山上衝去,騎兵風馳電掣,很快,大隊騎兵便衝進城門,劉蘭成緊緊注視著城門,他經驗豐富,周文重並不是無路可走,如果他安下陷阱,把自己殺得慘敗,他就非但無罪,反而立下大功,所以劉蘭成很謹慎,絕不會全線壓上。
只片刻,城門處燃起了火把,劉蘭成點點頭,看來沒有問題,他隨即喝令道:“大軍進城!”
兩萬大軍開始列隊向大散關緩緩駛去。
。。。。。。
就在劉蘭成率騎兵千里奔襲大散關後不久,周王朝部署在隴右的十萬大軍也開始發動了,周軍兵分兩路,李靖親率五萬大軍從會寧郡的涼川縣沿著黃河南下,直撲金城郡,另一支五萬騎兵則由裴行儼統帥,從靈武郡的鳴沙縣沿著高平川水南下,殺向平涼郡北部的蕭關。
沿途李世民修建的烽燧紛紛點燃了烽火,向數百里外的唐軍隴右大營送去了大軍壓境的訊號。
李世民的隴右行轅大營位於安定郡的安定縣,這裡群山環繞,北方多險關要隘,南面和關中也被重重大山阻隔,只有涇水一條道通往長安,但向東可以很便利地前往北地郡和弘化郡,李世民選擇駐兵在這裡,正好位於隴右和關中的交界處,無論去隴右還是回關中,都可以隨時啟程。
在停戰的大半年時間內,李世民雖然幾次上書父皇,希望父皇能撥付足夠的錢糧給他,使他能夠繼續招兵買馬,但李淵開出的條件卻簡單,要求他回長安述職。
李世民知道,只要他回了長安,他的軍權就沒有了,他最終沒有答應父皇的要求,始終不肯前往長安,那麼相應的,李淵也不肯給他撥付足夠的錢糧,缺糧也就成了李世民最大的苦惱。
李世民沒有辦法,只得派侯君集率兩萬軍去河湟屯田養馬,秋收後,他的糧食和戰馬不足的問題就基本上可以解決了。
在派侯君集去河湟屯田的同時,李世民也積極練兵,努力將安定大營內的三萬軍隊打造成百鍊精鋼之軍。
這天上午,一連串的緊急軍情向李世民的大營紛至沓來,河湟告急、金城告急,蕭關告急,大散關陷落,烽火的濃煙直衝天際,一連串的緊急情報驚得李世民目瞪口呆,他急忙召集屬下商議突來的各種緊急軍情。
“很明顯,這是周軍一次蓄謀已久的進攻。”
張公瑾地圖前對眾人道:“從周軍的進軍路線可以看出,周軍騎兵沒有從會寧郡直接南下隴西郡,而是繞了一個大彎,從河西進入河湟,再從河湟東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