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吃瓜吃瓜(第1/2 頁)
大盛朝並非只要是個男人都可以想納妾就納妾的,什麼人可以納妾,什麼身份可以納多少妾室,都在《盛禮》中明確地寫了規定,且時下的風氣對男子——尤其是要科考做官的男子而言,多納妾室,沉迷美色,不是什麼好名聲。
以科舉入仕的官員們納妾最重要的目的——起碼在明面上是最重要的——其實是為了子嗣。
而在民間,平民工匠商人等身份的男子,四十而無後嗣者方可納妾,或是租賃別人家的妾室來,給上一筆錢,等她生下了孩子再送回去;若是違規納妾,事主是要被施以罰款鞭笞之刑的,那妾室也得放了離開。
所以平民百姓大多一輩子就只是夫妻兩個過活,實在生不出來孩子,要麼休妻另娶,要麼就等到了年紀,出錢納上一房妾室,要麼就典妾生子,或者過繼族人的孩子來繼承家業,給自己二人養老送終。
但對於空有錢財,而身份相對較低的商人而言,納妾就成了一件麻煩的事情,家中有子,或是年紀不到的想納妾,都得向官府上繳大量的贖罪銀,所以商人們最愛鑽空子,置外宅,養外室,更有甚者,弄出個平妻的名頭來,用來規避納妾的規矩。
與此同時,一些稍有家資的地主、富戶、商戶不耐煩去置外宅,也不想給官府繳納違規納妾的罰銀,他們便想出了另一個法子。
那就是收養。
收養貧苦家庭裡生得好看的孩子,或者孤兒,又或者直接從牙市上買人回家,這些孩子對外說是自家的養子女,實則身份幾乎等同於世家大族裡豢養的通房丫頭,瀉火小廝。
不但平日裡得在家裡伺候“爹孃”,到長大了些,還得去床上伺候。
這其中又有一類畜生最愛未能長成的少男少女,專門藉著遊商的便利,四處尋覓了生得好的孩童回家去耍弄,“心腸好”一些的,等養子女們年紀大了,隨便找個歸宿放出去;若是那等心肝脾肺腎全黑透了的,要麼直接弄死了,對外說是夭折,墳崗上一埋便罷;要麼就是等孩子長大了,又轉手賣出去。
這種從小調教著長大的孩子,後頭多半是要流落到風塵裡去,一輩子也難以解脫的。
薛卓今年十七。
比謝景榮小了不少。
關舅母原本是想把自己後頭生的女兒說給謝景榮的,雖然謝景榮年紀大了些,卻有秀才的功名,謝母小生意做得好,家底在平民巷子裡也算是豐厚的了,瞧中謝家家資和謝景榮秀才身份的關舅母自動忽略了他的年紀。
那時,距離謝景榮第一次定親的物件跟著情郎私奔也已經過去了幾年,對方都能帶著孩子和情郎回孃家探望父母了,而謝景榮一腦門子紮在書堆裡,雖然沒讀出多少名堂,但在路上遇見牽著孩子的前未婚妻,心情還是十分平和,並沒有要怪罪的意思。
而關舅母除了謝家家底和謝景榮身份這兩個重要原因之外,謝景榮的脾氣也是她最看好的地方,她親生的女兒是個嬌慣的,脾氣是大得很,關舅母便想尋個會疼人,脾氣好的男子配給女兒。
然而她倒是看好了謝景榮,她的女兒卻沒看上人家。
兩家說親說到合八字的時候,關家的女兒也跟謝景榮的前未婚妻一樣,果斷離家出走,跑路了。
在她出走之前,還故意把自己的生辰八字和“姐姐”的調換,想叫薛卓去嫁那個“老男人”,關舅母察覺不對的時候,八字已經遞了出去,女兒也不知所蹤。
除了故意調換來的薛卓之外,關舅母后頭就只生了一兒一女,女兒婚前跑路,她也不敢真把從小當做女孩養的薛卓嫁出去,於是事情就隨著關家女兒的跑路慢慢給暴露了出來,謝景榮喜提“前未婚妻”x2。
後來發生的事情,便是謝母剛剛說過的那些了。
惡意換子之人受到了有些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