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2 頁)
胡斯戰爭又稱捷克農民戰爭,它是歐洲歷史上時間較長、影響深遠的一次農民戰爭。這次戰爭以捷克民族英雄胡斯的宗教改革為旗幟,以胡斯黨人為領導,所以稱胡斯戰爭。
捷克形成一個獨立的國家雖然較晚(約9世紀末),但工業發展很快,11‐12世紀,捷克出現了許多手工業和商業城市,布拉格逐漸成為國內的經濟中心,對外貿易也發展起來。
從捷克向多瑙河上游、匈牙利、威尼斯等地輸出的有馬、牛、皮革、糧食、銀、麻布等。到13世紀,捷克國王被列為羅馬帝國七大選侯之一。
捷克豐富的土地資源和礦藏,引來了德國封建主貪婪的目光和野心。12‐13世紀,德國人開始向捷克大規模移民。首先移入的是教士和僧侶。這些教士和僧侶很快把持了捷克教會和寺院的主要職位,廣佔土地,幾乎達捷克耕地的一半。與此同時,教會為鞏固和擴大勢力,從德國招引大批騎士,讓他們分享土地,役使捷克農民和來自德國的移民。捷克國王為了增加國庫收入,也讓大批德國商人和手工業者進入捷克,並許可建立各種自治城市,享有各種特權。德國人大量移民的結果,在捷克國內形成了一個德國教俗封建主、城市貴族和礦山主的特殊社會集團。他們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結,共同剝削捷克人民。農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階級的雙重壓迫,使他們&ldo;像流亡者一樣住在自己的國內&rdo;。
當時教會是最大的封建主和剝削者,教士的上層幾乎全是德國人,因此人們的仇恨首先指向教會。教會徵收沉重的什一稅。教皇透過教會大肆搜刮,把捷克當作教廷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從14世紀後期起,捷克人民掀起了一場浩大的反教會鬥爭。在反教會運動中,出現了由捷克教士組成的革新派,他們用捷克語講道,揭露教會的罪惡。到15世紀初,運動的規模越來越大。領導這一運動的是捷克偉大的愛國志士、神學家、布拉格大學教授兼伯利恆教堂的傳教士約翰&iddot;胡斯(1369‐1415年)。胡斯出身於一個窮苦的家庭,他認為教會佔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主張沒收教會財產,收歸國有。他指責德國的高階教士說:在上帝的眼裡,一個有道德的窮苦農民和老婦人,比一個富有而有罪的主教高得多。
他還揭露城市的德國貴族的罪惡。1412年,教皇派人到捷克兜售贖罪券,胡斯公開抨擊,主張改革教會,否認教皇有最高權力。胡斯的言行,引起了德國教士以及羅馬教廷的仇恨。
胡斯被迫轉入農村進行反教會宣傳。1414年,胡斯被召參加在康斯坦次舉行的宗教會議,並把他逮捕,於同年7月6日在康斯坦次廣場上以異端罪名把他焚死。皇帝西吉斯孟德在胡斯赴會時,曾答應保證安全,但這時卻坐視不救。
胡斯的殉道激起捷克人民極大的憤慨,1415年9月,布拉格舉行多次集會,抗議教皇和皇帝的背信棄義,市民開始驅逐德國教士,並不顧康斯坦次會議的集會,實行俗人用酒杯領聖餐的宗教儀式。1417年起,出現了消滅一切領主的口號。到1419年7月,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在胡斯改革的旗幟下爆發了。
胡斯戰爭擁有一支以塔博爾派為核心的常備軍,其軍隊主力是步兵,也有騎兵和炮兵。基本戰術單位是戰車,數十個車組編為一個&ldo;戰車隊&rdo;。步兵、騎兵與之協同作戰,炮兵擁有野炮和攻城炮,野戰部隊總人數為4000‐8000人。戰鬥序列包括前衛部隊、主力和後衛部隊。火炮佈置在戰車中間,步兵和騎兵隱蔽在工事內,戰車保護士兵不受那些在有利情況下下馬作戰的重騎兵的襲擊。胡斯黨人軍隊的戰術多半是進攻行動。主要戰役發生在以下幾個地方:在蘇多麥爾日(14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