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第1/2 頁)
基本戰鬥單位為連,配置於區段。經過調整與發展,至1956年秋民族解放軍已達3萬人,並在摩洛哥和突尼西亞建立了訓練基地和武器供應基地。
而對阿民族解放鬥爭蓬勃發展的勢頭,殖民當局也採取了相應措施。至1956年底,法殖民軍數量已增至40萬人。根據阿民族解放軍多活動在高山叢林既分散又隱蔽的特點,確定了&ldo;重點圍剿,機動搜尋,空降突擊&rdo;的戰術。同時,針對民族解放軍裝器裝備主要來自境外的情況,加強了對阿的邊境封鎖,先後在阿爾及利亞同摩洛哥、突尼西亞邊境以及阿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多條陸、海封鎖線,配置重兵把守,並派出摩托部隊和飛機日夜巡邏。
從1956年到1958年的兩年時間,是阿民族解放軍武裝鬥爭勢頭持續上升的時期。但是,阿民族解放陣線領導人過高地估計了群眾普遍參加起義的準備程度,在政治和軍事指導上出現了一些失誤,放棄遊擊戰的戰術方針,改而進行正規戰,結果遭受較大損失。在挫折面前,民族解放陣線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恢復遊擊戰,戰略上爭取實現的目標也改為以積極的進攻行動保持軍事上的&ldo;均勢&rdo;,迫使法國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在民族解放戰爭不斷取得勝利的基礎上,1958年9月19日,在埃及開羅成立了以費爾哈特&iddot;阿巴斯為首的阿爾及利亞臨時政府。
阿民族武裝鬥爭動搖了法國的殖民統治,從1955年到1959年,法軍已死傷數萬人,耗費80多億美元軍費。從1959年起法宣稱要給阿人民以自決權,並建議舉行法、阿談判。
1960年6月,法、阿談判開始。但就在同一時期,法國殖民當局進一步強化軍事行動,殖民軍增加到80多萬人。法軍採取&ldo;固守要點,全面封鎖&rdo;的戰略方針,專門修築了一條長達3000公里,寬約1公里,由數道電網、堡壘、電子報警系統、觀察哨、地雷場組成的所謂不可突破的&ldo;莫里斯防線&rdo;,企圖扼守主要城鎮和石油產區,嚴密封鎖阿突和阿摩邊境。
針對這一形勢,阿民族解放陣線以戰場上的勝利配合談判鬥爭,打破了法國的多次攻勢,拒絕了割讓阿領土的要求。
民族解放陣線還以非武裝鬥爭形式,如罷工、示威遊行等,同殖民當局進行堅決的鬥爭。1962年3月18日,法被迫回到談判桌邊,簽訂了法、阿《埃維昂協議》,承認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自決權和阿爾及利亞國家的獨立和主權。次日,阿全境實現停火,持續了七年半的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爭終於結束。
1962年7月3日,阿爾及利亞正式宣告獨立,7月29日,定名為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
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爭結束了法國在阿爾及利亞長達130年的殖民統治。阿民族解放軍雖在人數與武器裝備上處於絕對劣勢,但依靠人民的支援,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終於取得了勝利。而法國殖民軍卻因為進行的是非正義的殖民戰爭,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這場戰爭的國際意義在於,阿爾及利亞成為非洲第一個透過武裝鬥爭取得獨立的國家,它的勝利為北非及其他法屬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提供了有益經驗,創造了有利條件。戰爭中,法國損失數十萬人,耗資逾300億法郎,大大削弱了法國用於維持其他殖民地的人力和財力。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法國政府不得不承認非洲各法屬殖民地相繼獨立。
92 越老柬人民抗美戰爭
美國陷進深不可測的戰爭泥潭
越老柬人民抗美戰爭,始於1961年5月美國出兵入侵南越,迄於1975年4月,前後歷時14年。它是印度支那三國人民為反對美國入侵,實現民族解放、國家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