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5 頁)
以及寫作背景,以及他不得不修改秦可卿出身死因的種種具體原由弄清楚,才能真正讀懂《紅樓夢》文字,也才能進入深刻的審美境界。
感謝您的一再指教,特別是多次提供資料線索,令我眼界思路大開!
溽暑中望您格外保重!
晚輩劉心武
拜書
2002年7月12日
【附】周汝昌
鐵網山·東安郡王·神武將軍
——致劉心武
心武學友:
昨日收到前日的《今晚報》,我方看到你7月12日寫給我的“論紅書簡”——這“看”字是該加引號的,因為拙目已不能閱報觀書了,是家裡人念給我聽的。
我聽了之後,大為高興,深感你的見解與文筆更為深沉精練,可知日進千里,君子不息。
你這篇書簡寫得好,內容十分重要。我們對這一問題的討論,透過相互啟發切磋和共識,已然逐漸顯示清晰,可說是紅學史上一大“突破”。因為,這實質上是第一次把蔡元培和胡適兩位大師的“索隱”和“考證”之分流,真正地匯合統一起來,歸於一個真源,解開了歷時一個世紀的紛爭,而解讀破譯了紅樓奧秘。
你引了我信札中的考證收穫:“潢海”即遼海,今之遼北鐵嶺地區,亦即雪芹上世由京東豐潤出關落戶的地方,薛蟠透露:檣木是他的父親給義忠親王“老千歲”(皇太子也)從家鄉帶來的。這表明薛家原型也就是鐵嶺人,都是內務府包衣人,故為“支內帑”做“皇商”之家世。“鐵網網”者,即“鐵嶺”(遼海衛地區)的大圍場所在,所以馮紫英才隨其父神武將軍馮唐到那裡去打圍行獵——而特筆寫清是三月下旬啟程,到四月底方回,將近一個月,正是京師距鐵嶺的往返程期,因單程即達一千五百里,素有“裡七外八”之諺語,是說關內須走七百里,出關再行八百里之遙也。
我們的共識是秦可卿一案涉及的是廢太子胤礽、弘皙一支的史蹟,是為清代入關後第一大事,幾乎“翻天覆地”,曹家始終捲入此一旋渦而不能自拔——與“王爺級”竟會“同難同榮”,實指非它,即此是矣。
“神武將軍”要到鐵嶺(附近的西豐至今有大圍場遺址)去打圍,也不是閒文淡話,中有事由。馮家與“仇都尉”家是“對頭”,也就是當時政局大斗爭中的一個小局面的反映。
如今還要說說你引錄的太子胤礽的對聯:“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異常重要!我有一種新破解——請看雪芹在書中第三十回,黛玉入府,初見“榮禧堂”大匾,是御筆(先皇,康熙大帝也),故云“赤金、九龍、青地”的最高規制——而下面即又特寫一副對聯,道是:
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黻黼煥煙霞。
我們立刻感受的是什麼?就是此聯文藻風格,怎麼就和“老千歲”那麼相仿!
我想,你必已注意到了:這副聯的落款尤為驚心動目:“同鄉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書”。“同鄉”何義?都是遼北之人也。莫忘努爾哈赤破明,第一步是設計誘降了鐵嶺緊鄰(東南接壤)撫順,隨即攻陷鐵嶺十幾個戍守堡,而腰堡的曹世選(雪芹太高祖)被俘為奴,即在此役中(滿洲“大金天命三年,戊午”)。
奇怪的是:小說中寫得分明的四郡王是東平、西寧、南安、北靜,人人盡曉了;哪兒又出來一個“東安郡王”呢?難道是作者“一時疏忽”,致此筆誤?那太把雪芹看“扁”了。
這就是特意逗漏重要訊息:此是真實的“王爺”,另外一級,不在“四郡”之中。
尤其要注意一點:高鶚篡改雪芹原文,用心精密,他一見這落款,心裡就知“了不得”,馬上提筆抹去了真文,換上了什麼“衍聖公”云云。
你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