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2/2 頁)
上。不久青石板上就結了一層白霜,獵人一嘗,鹹味更重,用來抹在獵物上烤著吃,更加美味可口。於是獵人帶領鄉親用竹筒把鹽泉引下山來,灑在石板上曬乾取鹽,自己吃不完的,還可以拿去和外界換糧食。從此人們過上了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的快樂日子。
第7節:鹽騷(7)
龍君廟裡立有石碑,上面記錄有這個傳說,所以龍池壁上才會刻上「白鹿鹽泉」和「寶源天產」。龍君廟建於漢代,已頗有年頭,但維護得很好,一有破損,鹽灶老闆立刻組織人維修。每年還舉辦一次龍君會,所有從事鹽業的人都要捐款做修復之用,新來的鹽工和提升為技工的要加倍收費。
廟的左邊一為觀音殿,二為火神殿,右邊一為文昌殿,二為財神殿。在它們的兩端,各有一幢兩層的樓房,左為酒樓,名「觀今」,右為茶樓,名「鑑古」。
觀今酒樓是當地最好的酒樓,鑑古茶樓是當地最好的茶樓戲園。不知是不是託了龍君廟的福,這兩家的生意都好得不得了。如今在這兩處吃飯喝茶聽戲已經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來寧廠買鹽的客商,如果不進觀今酒樓吃喝,不進鑑古茶樓喝茶聽戲,哪怕再有錢,當地人也不承認他是個大老闆。
鹽泉就從龍君廟正中的龍頭嘴裡噴出,流進前面的一個龍池裡。龍池的前方有一塊鐵板, 有六十九個小洞,把鹽滷分成六十九股。大的鹽老闆獨自擁有一股鹽滷,不能獨佔一股的,每灶接幾天鹽滷,按天數給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