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第1/2 頁)
的文章,登載《嚮導》第一九一期。此外,梁士貽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六日曾與英駐華公使 sir iles
wedderburn lapn談話,也曾說到這件事‐見《梁燕孫年譜》下冊,第五〇二頁至第五〇六頁。
7一九一二七年初吳鐵城由南昌赴日本,向日本幣原外相有所活動,又戴季陶也於二月間奉蔣命赴日,
而日本的清浦佐分利等則僕僕風塵於南昌廣州之間,並公開對記者發表談話,聲言日本與中國南方穩健分子
已有相當的諒解。
8據董顯光著《蔣總統傳》(上冊,第九十頁,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四十一年初版)說,
蔣抵上海後,商人與銀行家多願支援清共,一個三百萬元的借款旋即成立,以供蔣的迫切需要。
9關於上海工人三次暴動的詳情,可參看瞿景白作《上海工人第一次起義》及施英作《上海工人第二次
起義》、《上海工人第三次起義》三文,載北京,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工人運
動》,一九五四年第一版。
10汪精衛抵港後與蔣、吳、李、蔡等協商情形,汪精衛在廣州中山大學所作《武漢分共的經過》的講演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五日)中有相當詳細的敘述,可供參考,原講詞載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五日出版的《貢獻
旬刊》第一期第三頁至第十三頁。
11上海清黨時蔣突令其親信劉峙繼薛嶽任第一師師長。
12&ldo;四?一二&rdo;收繳工人武裝及翌日屠殺工人的經過,上海總工會將經過實情,彙編了《四?一二大屠
殺紀實》一文(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工人運動》,第四九一頁至第五三三頁),可以參閱。
13陳立夫在抗日戰爭時期,曾在一次會議上追述清黨的一幕。他說到清黨時最大的困難,是分不清誰是
共產黨,誰又不是共產黨,他的辦法是在各地召集國民黨大會,要左傾的站在左邊,其餘的站在右邊,然後
要他們相互打起來,這樣站左邊的受到了應得的懲罰……陳立夫的這些話當系事實。但當時站在左邊的不一
定是中共黨員,站在右邊的也不一定沒有左傾分子。還有不少徘徊於左右之間,紅帽子便被戴上了。
第四章 農民運動
武漢時期,中共在農村中的活動,是自下而上的,燃起了農民鬥爭的烈火,其中以湖南
的火勢為最猛烈。中共因為缺乏這一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在發動之初,領導的步驟頗不一致,
運動開展以後,也無力予以控制。因而農民運動,竟成了摧毀國共合作,瓦解武漢證券的一
78/185
----------------------- pa 230-----------------------
《我的回憶》第二冊
個主要因素。
中共內部在這個問題上的爭論點,並不在農民鬥爭應採取激進或緩進方式的問題,而是
農民運動發動後如何維繫國共合作的問題。如果中共堅持與國民黨左派合作的政策,特別是
要維持反蔣陣線,支援武漢左派政府,就應該將農民鬥爭,侷限在組成武漢陣營的主要勢力
所容許的範圍以內。如果超過這個限度,中共就應如托洛茨基所主張的一樣,建立工農蘇維
埃政權。當時共方‐從莫斯科到中共各級領導人(包括毛澤東在內)大都支援前者。不過有
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