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5 頁)
若有若無,後人便把這塊石頭稱為〃達摩面壁影石〃。不過可惜的是,這佛門瑰寶,在一九二八年的時候,被軍閥石友三在火焚少林寺時給擊碎。
這段歷史李承訓是早就知道的,不過由於紅毛猴子進洞便大禮參拜,誤導他先入為主在先,認為裡面有人,再者洞內光線不明,也令他產生錯覺。
李承訓走到石壁前,恭敬地跪下,給達摩人影石面扣了三個響頭。
紅毛猴子依舊跪在那裡,一會兒看看石壁,一會兒看看李承訓,吱吱呀呀的叫了起來。
李承訓搖頭苦笑道:“猴兄,達摩祖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不是他,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
原來,這紅毛猴子見李承訓懂猴語,能說猴話,便以為是他原來的主人,及至到了此刻,他仍然堅信他們面貌不同,卻還是同一個人。
李承訓不忍欺騙它,和它說了半天,才使它理解他的話,卻見它眼中生出一抹淒涼之色。
至此,李承訓已然完全明白,他學的這套武功當是《易筋經》,而這套神功如何透過猴子學到手,其中的機緣巧合也已捋順清楚。
相傳,菩提達摩由於長期靜坐,睏倦是難免的,便時常起來活動筋骨,而這套行氣運功的法門,便是聞名後世的《易筋經》。這紅毛猴子一定是當年追隨達摩祖師的,跟著祖師每日參禪打坐,自然也有幸學到了這套**。
另外,李承訓透過紅毛猴子懂人言這點來猜測,菩提達摩當年一定點撥了這隻猴子,啟蒙了它的智力,否則它不可能擁有如此智慧,如此禪定,如此功力。
李承訓心中極喜,他在無意中居然學到了夢寐以求的少林絕學,歡喜之餘不禁想到了少林的另一部絕學《洗髓經》,以及這兩部經書的一段歷史故事。
傳說達摩走後,少林僧人在洞中發現了一個鐵盒,盒上沒有鎖,卻打不開。聰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鐵盒便開了,原來鐵盒被蠟封住,以防水汽侵蝕。
鐵盒中有兩部書,一本是《易筋經》,另一本叫《洗髓經》,都是用梵文寫的。而當時,少林寺裡真正懂梵文的只有二祖慧可,而他卻把《易筋經》留在少林,自己拿著《洗髓經》去雲遊天下。
當時寺中也有一些對梵文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他譯,依法修煉,以致後來少林功夫多如牛毛。
再後來,有位僧人帶著《易筋經》去峨眉山,見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諦。在般剌密諦的幫助下,《易筋經》才有了中文版。
自《易筋經》問世,少林僧人坐禪與習武已是密不可分了,而天下武林也便應運而生,更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一說。
第三十六章 重返少林
李承訓思緒縱橫,完全在易筋經上面,當感到有人拉他手臂時,側臉望去,見那紅毛猴子,正用手指著洞外,嘴裡吱吱呀呀的,示意他可以走了。
他的思緒便又被拉倒這猴子身上,暗想:這猴子的年齡應當在一百五十歲上下,想是跟隨菩提達摩祖師修煉已頗具佛性,即便祖師羽化之後,它依舊堅持不輟,因此它的悟性和定力都日漸深厚,加之配以採摘的稀有藥物,再加上綠色飲食,自然是生命力超強。
紅毛猴子見李承訓看著自己發愣,猛然高高躍起,伸開單臂直直的罩著他的頭頂拍了下來,隨即大喝一聲。
李承訓冷不防被他嚇了一跳,“當頭棒喝?”
“什麼人?”猴子的喊聲,驚動了洞外的守護者。
李承訓豹形移位,衝了出去,紅毛猴子緊隨其後。
兩名守護者根本未曾看到李承訓的身影,只見一團紅影躍上山崖。
李承訓已打通周身十二處正經,並可以在坐禪、行禪、臥禪隨時隨地積蓄內力,再透過易筋經催動內力貫穿經脈,發之於體表。因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