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華人設計師培養計劃(第3/4 頁)
他現在最關心的除了賺錢之外,也許就是自己的階層躍升。在美國這樣的資本社會,許多時候錢足夠了,社會地位自然也就有了。
但對於像華人這樣一直備受歧視的少數族裔來說,則要更加艱難一些。你想要加入主流的圈子,又不想被人當肥羊,最好還要有一些錢之外的東西。
後世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美國華裔參與政治的熱情之所以一直不高,是因為美國的政治人物並沒那麼容易當,連收受幾十美元的贈禮都可能導致政治生命的終結。
這完全是一種謬誤,美國政客中的“包青天”,那是比中國旅美大熊貓還稀少的珍貴物種。
哪個政客敢拿錢不辦事?否則幾年後競選連任時,還想不想金主們繼續給你捐款了!
華人不參與美國政治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長期被歧視。華人很長一段時間內,在美國連人格平等都無法保證,自然不可能參與政治遊戲。要知道美國廢除排華法案,距今還不到四十年。
其次是華人在美國的力量太弱了,實際上在1965年之前,華人每年移民美國的數量,一直被美國政府嚴格限制。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早期華人又以從事最低端的體力勞動為主,根本沒有社會地位可言。華人不像猶太人那樣,從一開始就操控著美國的金融,雖然人少但是錢多。
實際上華人最為一個十分上進的民族,不可能沒有改變自身地位的衝動。
只不過很長一段時間內力不從心罷了,就算沒有周陽這隻蝴蝶,趙曉蘭、駱佳輝等華裔政客,也會從八十年代開始嶄露頭角。
而這背後自然是有歷史原因的!宋美齡1943年赴美尋求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支援,她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之後,美國出於拉攏中國的需要,才順勢廢除了排華法案。
隨著排華法案的廢除,美國對華人移民的限制,也比之前稍微寬鬆了一些。於是四十年代末的國內戰亂中,許多高階知識分子開始移居美國。
這些人和之前的華裔並不一樣,他們普遍受過良好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子女自然也大為不同。實際上第一批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華人精英分子,大都是這些人的孩子。
比如趙曉蘭、駱佳輝這種後世能夠入閣的華裔精英政客,以及像周陽之前準備投資的ca公司創始人——王家廉這樣的商業經營。
在這之後,第二批以雅虎的楊志遠為代表第二批華裔精英,則是受惠於美國1965年透過《移民法修改案》。
從此之後,華人開始大規模湧入美國。而他們的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開始大量攻佔網際網路、半導體、計算機、生物製藥等領域。
別看美國夢吹得震天響,實際上美國社會早已十分固化。底層人想要躍升階層,並沒有那麼容易。最主流的方式也就兩種,要麼智力高人一等考入名校,要麼身體素質超群成為體育明星。
華人自然大都走了前一條路,因為華人家庭對教育普遍和重視,父母即使自己省吃儉用也願意供子女讀書。
而高投入自然會有高回報,華裔孩子成績出色其實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美國社會卻很快形成了一種華裔只會傻讀書的刻板印象,反過來覺得華裔是在鑽制度漏洞,要求限制華裔的錄取比例。
名牌大學除了可以增加學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給你帶來一個叫校友的關係網。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同學關係基本侷限在本班級、本專業之內。初中、高中的同學情誼,往往比大學更加牢固。
至於像美國華埠裡面,最重要的人際關係網是同鄉會。但美國不一樣,最鐵關係是大學裡的兄弟會,此外校友圈許多時候可以決定你的就業。
比如《金裝律師》裡那所只招收哈佛畢業生的大律所,這樣極端的例子在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