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喬長安(第1/2 頁)
呂氏拿著飯碗剛要吃,見到自己兒子回來。
啥也顧不上了,連忙喊到:“老二,老三,你們回來了,快跟娘回去洗洗。”
說著起身就要去拉他們。
可還是遲了一步。
喬老太耳朵本就好使。
聽到是那兩個外出幹活的孫子回來了,也不管腰還疼不疼。
還沒走出門口,就聽到呂氏要帶他們回去。
這咋行?
要是被呂氏帶回去了,到她手裡的錢就會少很多。
“長安,長春,我的乖孫孫,你們終於回來了。
這段時間你們不在,奶可是遭了大罪了。”
人未到,聲音先到。
喬長安和喬長春很聽到喬老太的話。
也很親近這個奶奶。
原因無他,兩兄弟都不是那種很精明很會算計的人。
喬長安是個馬大哈,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
喬長春小時候發燒把腦子燒壞了,也不是多壞,就是說話做事要比正常人慢半拍。
呂氏很嫌棄他們,說是沒喬長平聰明機智,輕易的就偏到喬老太那邊去了。
動不動的就會罵他們蠢,有時候還會動手掐。
可這也怪不了兩兄弟啊。
他們家,喬老大是不管孩子的。
呂氏又偏心喬長平,經常把他們的吃食給喬長平吃,害得他們老是餓肚子。
只有喬老太會時不時的給他們吃的。
久而久之,他們就跟喬老太比較親了。
每回帶回來的工錢也會心甘情願的交給喬老太。
人家喬老太又很會哄他們,什麼給他們存著娶媳婦用。
不管他們是聰明還是傻子,都想長大了娶媳婦。
呂氏就不一樣了,總是說:你們大哥是家裡的長子,以後要承擔家裡的重任。
他們這做兄弟的要體諒他,多為他著想。
以前小還不覺得有什麼。
慢慢的長大後,知道的多了,心態也就不平衡了。
大哥整天窩在家裡,又不下地幹活,也不出來做工。
相當於他兩兄弟掙銀子回來養著他。
憑啥要他們養著,他又不是自己的父母。
最讓他們心寒的是,那次徵兵明明應該是他大哥去的。
大哥也很符合徵兵的條件。
可他不願意去,怕死。
爹孃還幫著想辦法,把喬春生弄去當兵了。
喬春生跟他們的年紀相仿,也比較玩得來。
從來不會嫌棄兄弟倆沒頭腦。
當時的喬春生才15歲,娘和弟弟的情況又那樣。
他爹孃不但不體諒,還到處找關係,把喬春生提到了17歲,代替大哥當兵去了。
這件事情在他們心裡一直是一個坎。
就怕以後再有徵兵的時候,還是該他大哥去。
大哥不願意,那是不是就得讓他們去代替。
至於喬春秋那是不可能的。
戰場上再缺兵,也不可能讓一個傻子去。
那就只有他兩兄弟。
喬長安雖然是個馬大哈,但並不是傻子。
每回發的工錢,他都會提前留下三分之一,剩餘的三分之二才拿回來給喬老太。
雖然他們很相信喬老太,但把銀子捏在自己手裡,總歸要放心些。
喬老太也從來沒懷疑過。
喬長春很相信喬長安,他的工錢一直都是交給他保管。
這事兒,兩兄弟瞞的可緊了,誰也沒透露過。
所以呂氏還不知道,自己把這兩個兒子越推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