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4/4 頁)
信君。足下若肯聽信我的話,可急遣在下為使者前往武信君處交涉,則可以因禍為福,轉危為安,這是在下前來祝賀的原因。”徐公知秦朝大勢已去,但是張楚軍對秦吏一律誅殺無赦,自己還是死路一條。因此蒯通的到來雖說讓自己有了一線生機,但是他仍然感到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因素。但徐公也只得起身再拜,施禮奉蒯通為上賓,表示一切聽從蒯通的安排,準備車馬行裝,派遣蒯通作為自己的使者正式出使武臣軍,交涉投降議和事項。
暫時安定了徐公這一頭,蒯通又急匆匆去求見武臣,他還得繼續施展自己的辯士之才,以便能玉成此事。見過面後,蒯通直言不諱地說道:“將軍入趙以來一味奉行攻城掠地的方針,竊以為已經不適用了,並非良策。如果將軍願意聽從在下的策劃,可以不攻而降城,不戰而略地,傳檄而定千里。”武臣問:“此話怎講?”蒯通說:“將軍兵臨城下,范陽令徐公整頓士卒,以備守戰。徐公其人,怯而畏死,貪而重富貴,想投降將軍,又擔心被將軍誅殺,正彷徨於進退之間。另一方面,范陽城內的年少暴徒,聞風蠢蠢欲動,欲乘機起事殺徐公佔領范陽,獨立興國,以抗拒將軍。度此局勢,將軍何不授在下以列侯之印,使在下持侯印封賞徐公,徐公受封賞開城歸順將軍,年少暴徒也不敢輕舉妄動。佔據范陽以後,將軍再令徐公為使者,佩列侯璽印,乘朱輪華車,驅馳燕、趙各地遊說勸降。各地官員見了徐公,宛若看見了自己的未來,奪走相告,必將不戰而降於將軍。這就是在下所說的傳檄而定千里之事。”武臣欣然接受蒯通的建議,令蒯通持侯印封賜徐公。一切如蒯通所預言,趙國各地的秦郡縣官吏紛紛停止抵抗,和平歸順武臣軍的城池有三十多座,大量的秦軍將士由此加入到武臣的軍隊中來,成為武臣政權和趙國軍隊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蒯通可能是第一批加入到中國農民起義軍的封建士人。大抵因為秦朝作惡多端,人皆可誅之,同時秦朝遠未在文化上興起封建衛道學說,因此蒯通並未有任何猶豫便加入到起義的行列中來。這與後世的封建書生對待起義軍的態度是大為不同的。但是他加入起義軍的態度應該說一如春秋戰國時計程車人一樣是擇明主而從。如果所選擇的並非其人,他是寧願退居二線的,可能是因為趙王武臣太過平庸,他並不願意為其謀取天下,否則焉知蒯通不是另一個張良乎?於是蒯通只能悻悻然退隱江湖,試圖擇機東山再起。而當他決定重出江湖時已是五年之後了,這時這場聲勢浩大的戰爭已經接近其尾聲,局勢已經日趨明朗了,蒯通這時卻忽然現身了,出現在韓信帳下。那麼這次他到底是所為何來?
二、亂齊之策
當時的蒯通正好遇到一個能使其在韓信心目中一舉成名的良機,當然對於有才能的人來說這樣的機遇總是存在的:時韓信授命於沛公劉邦準備引兵東向,進攻齊國,還未渡平原卻忽然聽說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要投降劉邦。韓信本人也打算就此退兵,蒯通卻極力鼓動韓信偷襲齊國,蒯通說“將軍奉詔攻打齊國,可有詔令明確命令您停止進攻。況且酈生不過一說客便能舌卷齊城降服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佔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建立的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