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2 頁)
《舊唐書》中說到安史之亂時,薛願指揮的潁川保衛戰,&ldo;自至德元年正月至十一月,賊晝夜攻之不息,距城百里,廬舍墳墓林樹開發斬徹殆盡,而外援無至。&rdo;可知&ldo;墳墓&rdo;中的材木也被&ldo;開發&rdo;用以構築禦敵工事,充作城防工具。唐詩有&ldo;荒墳開作甕城培&rdo;句,說明這一情形在當時可能是相當普遍的。
唐代取墓磚築城的事情,在明人筆記同樣可以看到例項的記載。如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寫道:&ldo;正德四年,南京太監石巖者,營治壽穴,苦乏大磚。或獻言,雲近處古冢磚奇大。遂拆以充用。視其碣,乃介甫也。&rdo;有誰人會想到,北宋名相王安石墓葬所用墓磚,歷時423年之後,竟然被明朝太監築墓時掘取,&ldo;拆以充用&rdo;。
在河南南陽的考古發掘資料中,還可以直接看到晉人發掘漢墓,並利用漢畫像石作建墓材料的例項。1962年3月,考古學家在清理一個位於南陽東關外商業局院內的墓葬,墓中出土隨葬器物均為晉代遺物,而作為墓室建築材料的畫像石,其題材和造型藝術卻表現出漢代風格。清理簡報的執筆者認為,&ldo;從某些畫像石在這座墓葬中的位置來看,顯然是晉代人利用了漢代畫像石刻作為建墓石材。例如墓頂石5上面浮雕一朱雀尾巴和一青龍前半軀,顯然是一幅畫像的一半。墓頂石7是一條狀長石,上面浮雕一執答的守門侍吏,這在一般漢代畫像石墓中是作為門柱用的,然而在這座墓中,卻充作蓋頂用了。這些事例足以證明後人建墓而利用前人的遺物。&rdo;
如果說利用墓葬磚石材料而盜掘古墓還可以理解的話,而因異乎尋常的要求取墓上封土致使楊貴妃墓受到破壞,也許就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楊貴妃墓位於陝西興平馬嵬坡。其陵園小巧玲瓏,進門正面是一座三間仿古式獻殿,穿越獻殿就是墓冢,佔地約一公畝,高約三米,墓家冢以青磚包砌。在墓東、西、北三面有迴廊,鑲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歷史名人的遊記和題詠。因當地傳說婦女用貴妃墓上的土搽臉,可去掉臉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細膩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稱為&ldo;貴妃粉&rdo;,遠近婦女爭相以土搽臉,連遊人也要帶包墓土回去,於是墓堆越來越小。守墓人不斷給墓堆添土,但不久又被人取光。為了保護墳墓,只好用青磚將其包砌,防止人們繼續在貴妃墓上取土。
對墓主個人的政治懲罰
發掘政敵及政敵家族的冢墓,在中國古代權爭中曾經被作為厭服對方的極其有力的手段。因此說,掘墓,有時又是一種政治懲罰與政治迫害的形式。
------------
為何與死人過不去:盜墓的原因分析(2)
------------
《三國志》卷六《魏書&iddot;董卓傳》裴松之注引《英雄記》說:&ldo;(董卓),發何苗棺,出其屍,枝解節棄於道邊。&rdo;說的就是董卓專政,曾經發掘車騎將軍何苗的墓葬以發洩政治仇恨的事情。
《晉書》中《王機傳》說,王機割據廣州,陶侃遣督護許高徵討,王機軍敗退,病死於道。&ldo;(許)高掘出其屍斬首。&rdo;也是以掘墓宣示政治懲罰的史例之一。
《南史》中記載:帝自以為昔在東宮,不為孝武所愛,及即位,將掘景寧陵,太史言於帝不利而止。乃縱糞於陵,肆罵孝武帝為「齄奴」,又遣發殷貴嬪墓,忿其為孝武所寵。初,貴嬪薨,武帝為造新安寺,乃遣壞之。又欲誅諸遠近僧尼。辛丑,免南徐州刺史新安王子鸞為庶人,賜死。因為父親生前沒有給自己足夠的愛護,竟然要掘父親的陵墓,被人制止之後,又發掘其父所寵女子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