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脈診(第2/4 頁)
我樂了一下,說道:“咋的?你也學中醫了?”
李文惠蘭點頭道:“當然啊,我已經學了半年了,我的老師就是趙寧姐姐。”
我問道:“你現在學到哪了啊?”
李文惠蘭說道:“假期時趙寧姐姐給我講到《黃帝內經·素問》‘刺禁論篇’了。”
我說道:“可以啊,好吧,我現在就詳細給你講講診脈。”
李文惠蘭坐直身體認真聽了起來。
我說道:“切脈說起來其實很簡單,首先我說脈的正形,正常人的寸脈比較高,尺脈比較低,呈斜形。”說著我比劃了一下。
李文惠蘭點了點頭。
我繼續說道:“脈在四季中的表現都不一樣,春天的脈是弦脈,就像是按琴絃一樣,緊中帶細,夏天的脈是洪脈,比較洪大,秋天的脈是毛脈,像羽毛一樣輕浮柔和,冬天的脈是沉脈,輕觸是摸不到,要深按一下才能摸到,春弦夏洪秋毛冬沉,這裡面的弦洪毛沉有個前提,就是皆是柔和且切之有根。”
李文惠蘭點了點頭。
我說道:“你一定要悟,就拿四季脈象來說,四季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你從冬天想,這冬天是收藏季節,天地寒氣逼人,人都是蜷縮起來的,就像我養的魚,在冬天是沉在水底,這就是沉脈,主收藏;冬去春來時,天地開始散發生機,冬眠的動物慢慢甦醒過來,深藏在地底的種子也開始發芽,這時候脈像從最低的沉脈上浮一點,就像我養的金魚,在春天時慢慢活動量增多,從沉在水底很少動變成在水中層遊動,春天的生機是非常有力的,如果沒有力,種子就不會破殼而生,所以春天弦脈在沉脈的基礎上上移的同時也會崩得緊一點,崩緊就是生髮之氣的體現;等到夏天來臨時,天地變熱,大地生機勃勃,人也是盡情‘舒展’,所以脈像又會往上移的同時如生機勃勃的大地一樣變得洪大;秋季時,天氣變冷,脈像從最上又往下移的同時,因為天地生機逐漸減弱,所以脈像也會從夏天的洪大逐漸減弱,變成輕浮柔和之脈,最後到冬天徹底沉下去。這就是一個上下迴圈。”
,!
李文惠蘭點頭道:“哥哥,你講的好有意思啊。”
我說道:“這不是有意思,這就是中醫的根本,天地自然跟人身體是一模一樣的,就像數脈和遲脈,數脈就是脈來去非常快,遲脈就是脈來去非常慢,太熱了就快,太寒了就‘凍住’了,自然就比較慢,數脈就是內有熱,遲脈就是內有寒,如芤脈,按之內中空,內中空就是裡面東西少了,這少的就是血。
再深入一下講,脈就是人身氣血的表現,氣血盛,脈的表現就陰陽脈(寸關尺)都強,氣血弱,脈的表現就是陰陽脈都弱,氣偏盛,則表現在脈上時是脈比較強,但細細感覺,強脈中有微微空的感覺,血偏盛,則脈象是滑脈,滑脈像是一顆一顆的珠子在指下滾動,氣偏衰,則脈就就比較無力,血偏衰脈就澀,氣血正常,那脈像就很平緩有規律。總結一下,就是脈跳動有力與否取決於氣,充實與平滑取決於血,也可以說是津或者精,你要記住,脈內實平緩有規律的跳動就是正常,太快太緩,無規律等的跳動皆是病脈。”
李文惠蘭點了點頭。
我繼續說道:“根據我看的書,這脈像大概有二十八種,分別是浮、沉、遲、數、虛、實、滑、澀、洪、微、緊、緩、濡、弱、長、短、芤、弦、散、細、伏、動、革、勞、促、結、代、疾。如果再往細分,那左右手的寸關尺各代表心肝腎肺脾命門,分別又不一樣,這看起來很複雜,但真正臨床上其實很簡單的,簡單來說,望聞問診之後,再切脈,脈浮病在太陽,脈弦病在少陽,脈大病在陽明、脈沉遲或脈微細病少陰,脈數內有熱、脈遲內有寒,知道浮中沉、能辨寒熱,能明氣血,那就可以了,畢竟切脈是四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