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第1/2 頁)
待到朱紅燈將義和拳做大做強,超出了一村一壇,大到橫行七八縣(長清、平原、禹城、恩縣、茌平、博平、齊河、高唐),領有八百六十村,設有八百壇,聚眾數萬人的時候,平原知縣蔣楷已經奈他不得,只好上報山東巡撫。毓賢雖有親信義和團之心,也只能派出省一級的兵、府一級的官前去彈壓。森羅殿戰鬥,既印證毓賢&ldo;信拳&rdo;為假,又印證了朱紅燈&ldo;反清&rdo;是真。
至於朱紅燈輩在隊伍壯大過程中不分青紅皂白,焚燒所有教堂,殘害一切教民,這顯示了群眾運動的凝聚之力首先是將它的領袖人物雕塑成踐越人道、踐越法理的權力怪傑。
對於中國的義和團運動而言,朱紅燈是個裡程碑式的人物。說他締造了義和團,略顯勉強;說他&ldo;改造&rdo;了、&ldo;提高&rdo;了義和團,則言不為過。
是他,給義和團豎了一面&ldo;團&rdo;的旗幟。
是他,給義和團一個&ldo;扶清滅洋&rdo;的口號。
是他,讓義和團跳出壇社,在一個廣闊的空間範圍內流動壯大。
也是他開創的燒殺搶劫的生存模式,最終讓義和團運動完全失去控制,失去理性,走向敗亡。
朱紅燈為義和團運動流淌下第一滴血。作為報復,義和團讓官方及教方的洋人與非洋人流淌了第二滴血。而第三滴血,則是從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流淌出來的‐‐四億五千萬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六年的全國財政收入、全國四億五千萬人民每人承擔一兩白銀)的賠款,本息相加,累計賠付白銀九億八千萬兩;拆除大沽口炮臺、及從大沽到北京的所有炮臺,中國人的首都從此將變成一座不設防的城市;在英、德各國擴大在華特權的同時,俄國人出兵,侵佔我國東北大片領土,僅在海蘭泡一地便屠殺中國居民五千多人,在江東六十四屯屠殺中國居民二千多人……
流血是一個&ldo;罪&rdo;與&ldo;罰&rdo;相互累加的過程。因為有&ldo;侵略&rdo;與&ldo;反侵略&rdo;的時代背景,百年以來,中國的精英歷史學者一直用諱言義和團的非人道燒殺,編織一幅&ldo;群眾運動救國&rdo;的幻圖。在下說朱紅燈,無意於對整個義和團重建新時期的評價體系,只想抽取一段線索並提醒世人:這不是純淨的纖絲,它僅是一截血汙的草繩。
朱紅燈死,山東義和團垮。不是少了一位首領,而是來了一位剋星。在毓賢離任的那一天(1899年12月26日),袁世凱抵達濟南,就任山東巡撫職。礙於清廷&ldo;以曉諭解散為主,毋輕用兵&rdo; 之諭,上任伊始,袁氏亦曾對山東各地拳眾出示曉諭,疏導勸誘,但不久,他便以權力者的清醒,認識到義和團氣不可縱、勢不可長。在上有彈劾、下有騷擾的兩難之中,袁世凱於上任不滿一月的時候,即上折抗辯,極言義和團不可縱容:&ldo;該匪雖託名仇教……侈口於洋人可滅,藉以行其聳動號召之私,而不知其伎倆毫無……就使其能糾合百十萬人,鞭撻五洲,盡驅彼等,而該匪等勢成燎原,不可嚮邇,國家又將何以制其後?&rdo;袁氏對義和團決意取締,得力於一位高人的指點,此人即時任山東布政使的張人駿。
開始,袁世凱對義和團剿撫難定,一日,晤張人駿,詢以大計,張答曰:&ldo;公試揣此類妖妄之徒,古來有能成大事者乎?如料其能成,自宜善遇之;若策其必敗,則亟須早決大計,毋為所牽率而獲重咎也。&rdo;&iddot;輥&iddot;輵&iddot;訛 袁聞言,大悟,遂一改毓賢撫拳媚團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