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2/3 頁)
了差距,但他為北洋海軍框定的戰略、戰術任務則是保守的、沒出息的。不論&ldo;保船制敵&rdo;,還是&ldo;遊弋渤海內外,作猛虎在山之勢&rdo;,&iddot;輧&iddot;輷&iddot;訛 基本上是消極防守,不思攻取。
前事後說,即便日本海軍在總體上強於中國海軍,但中國海軍仍有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可能;仍有攻其不備,抄其後路的可能。可惜一百多年前的中國海軍將領們未作此主動嘗試。
上面這段分析,是就甲午戰爭前中國朝野的糊塗認識而發的,仍然不是&ldo;敗因&rdo;探究。雖然敗後說敗十分痛苦,但我們認為中國既然處上日本這麼一個鄰居,這個鄰居既然又難改他偷雞摸狗,鑽牆打洞,據人為己的習性,我們又不能在中日之間擴大開挖一片太平洋,或壘起一座喜馬拉雅山,所以就應該客觀而又冷靜地分析在歷史的對峙中,中國何以敗?日本何以勝?並且儘可能地提醒當國者在未來突發的對峙中不犯歷史錯誤,免蹈歷史覆轍。何況,同文同種而又不同國民性的反差,還會激起議論者的一些獵奇呢!
本節文字,我們將選擇兩個側面,用儘可能簡潔的文字,提醒讀者的關心。
其一,在歐風迅猛、西人東侵的背景下,受侵凌的東方國家為謀自強,能否繞過&ldo;政治改革&rdo;,只靠單一的技術層面的&ldo;洋務運動&rdo;而達到&ldo;現代化&rdo;目標呢?
中國與日本,走著不同的路。
中國清朝統治者,自第一次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五十餘年,&ldo;尊君卑臣,崇上抑下&rdo;的政治體制不變;&ldo;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rdo;的三綱倫理不變;皓首窮經,學優則仕的科考制度不變;春種秋收,漁樵自足的小農經濟不變……所變者,僅僅是&ldo;師夷長技&rdo;,學著洋人造洋槍洋炮。這,就是風靡中華數十年的&ldo;洋務運動&rdo;。甲午一戰,北洋海軍全軍覆沒,證明瞭&ldo;洋務&rdo;不能救中國,&ldo;師夷長技&rdo;不足以&ldo;制夷&rdo;‐‐莫說&ldo;西夷&rdo;,連&ldo;東夷&rdo;也奈它不得。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