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援軍(三)(第1/2 頁)
賁慶身為武將自然也知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必須當機立斷,因此聽完周凌雲的種種做法,也沒有過多異議,只是淡淡說道:“本將定會如實上報朝廷,並且向朝廷陳述理由,眼下週校尉依舊任兩營校尉,待我向平北將軍稟明實情之後,再行定奪。”
周凌雲當即表示感謝,一切聽從安排。
賁慶正色說道:“目前突厥暫時沒有撤退,我軍應當警惕,雖然周校尉與阿史德慶有約定,但是我們還是應當保持戒備。”
武衛軍作為大周京師三衛之一,是大周的精銳,大周軍隊,分為京師駐軍與地方駐軍,京師駐軍主要就是三衛。
即宿衛軍、武衛軍、屯衛軍三衛掌管京師的防衛,而地方駐軍則主要是鎮戍軍或稱邊軍,外加各州的州兵組成,鎮戍軍駐守各地,承擔邊軍、本地治安等任務。
其中北境的鎮戍軍總數約十六萬,分散駐守北境一線州鎮,周凌雲所屬就是北境鎮戍軍序列。
北境的邊軍直面突厥與契丹,因此北境守軍多依靠騎軍。
在騎軍中又以涼州鐵騎戰力最強。
突厥人也深知這一點,這次將進攻重點放在了甘州。
事實證明,突厥人的選擇極其正確,甘州兵力薄弱,突厥人如果抓住戰機,或許甘州早已陷落。
早在突厥暗中調動兵馬之時,大周朝廷就已經接到奏報,突厥異動,大周兵部發文,要求各州戒備,密切注意突厥動向。
但是兵部的文書,讓當時身為甘州將軍的張桐並不在意,張桐一直認為突厥人不可能進攻甘州,按照以往慣例,突厥都是襲擾涼州。
這讓張桐斷定突厥還是會進攻甘州,但是張桐還是派了大量斥候打探突厥人的動向。
大周朝堂也並未放鬆警惕,從得知三國聯合發難,朝堂上就展開激烈談論,大臣們亂了陣腳,一時不知如何應對。
還是皇太后下定決心,奉李景為平北將軍,率軍即刻出徵。
這才在突厥到達甘州不足五日之時,大周援軍也已經到達。
阿史德慶得知大周援軍已至,心中並未表現出來什麼情緒,異常冷靜,六皇子阿史那子丹此刻已經急不可耐,來到阿史德慶的中軍大營。
見到阿史德慶急忙問道:“將軍,大周援軍開到,可有良策?”
“既然援軍已至,我軍便失去先機,只有退兵,再做打算。”阿史德慶語氣平淡說道。
一聽到退軍,阿史那子丹便更急了,依仗自己皇子身份,命令式口吻說道:“本公子命令你立刻攻城,不許撤軍。”
聽到這話,阿史德慶嘴角一笑:“殿下不要忘了,我才是主將,殿下是副的吧。”
“本公子是大汗親奉的監軍。”
“恕老夫無禮,恕難從命,再者大周援軍已到,我軍不宜再戰,況且契丹大軍也沒有訊息,我軍孤軍深入,萬一有變,再走就來不及了。”
兩人正爭執間,門外阿史德迎南走進來行禮之後說道:“啟稟將軍,西門東門的大軍已經撤回,在營內待命。”
“好,傳令下去,全軍將士飽餐一頓,後撤百里。”阿史德慶又面向阿史那子丹說道:“殿下,據我圍困南門的兵士說,大周援軍清一色騎軍,開到南門直接進攻,導致我南門的五千人損失慘重。”
“希望殿下三思,大周軍來的如此之快,超乎我們的預料,另據探馬奏報,大周軍主力也正在向甘州開進,我軍此時不撤,有被夾擊之危。”
阿史那子丹見阿史德慶主意已定,自己再說無疑,也就不再多說,憤憤離開。
待阿史那子丹走後,阿史德迎南走到阿史德慶面前,輕聲說道:“大父,殿下不同意撤軍,如果私下撤軍,始畢可汗到時候怪罪下來,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