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 24 章(第1/3 頁)
倭寇文字起源於華夏,即使不懂倭寇文字的人才能認出來:柳生。
直播間裡有不少從事文物相關工作或者懂點的,紛紛發表看法。
“柳生家族,倭寇國有名的家族。”
“標準的東洋軍刀,刀型看起來應該是52式。”
“有一定的文化價值,但不大,兇器嘛,不知道染了多少我國人的鮮血,一般只在博物館見,私人收藏的很少。”
“國內有很多,鋼鐵不像瓷器等,放個幾百年都不會壞,當年戰爭時期,據說最受歡迎的戰利品就是東洋軍刀了。”
“”
打賞的那位沒說話,始終眯著眼沉浸式觀察,他似乎確定了什麼,激動地狠狠拍了自己一巴掌:“果然!”
他太激動,忘記了力度,拍的自己齜牙咧嘴。
懂行的明白怎麼回事,大概都有類似遭遇,趕緊追問:“老哥,怎麼講?難道這軍刀有別的說法?”
“倭寇刀文化其實很悠久,別看小小的彈丸之國,規矩很多了,轉變時期強大之前,只有皇室成員,大藩以及警察才能佩戴,在那時候,軍刀相當於身份的象徵,直到戰爭時期才放開,並迅速盛行。”打賞者忘記這是人間的直播間,侃侃而談道,“倭寇的觀念裡,武士道精神是不可侵犯的,是神聖的,軍官佩戴軍刀,不僅象徵至高無上的指揮權,同時向敵人展示所謂的偉大武士道精神。”
說到這裡,他想起了什麼,正色道:“諸位可聽說過軍刀樓風水之戰?”
直播間眾人不知道“諸位”知道不知道,但他們是不知道,立刻佔領彈幕。
“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重要的事說三遍。”
“快說,最愛聽這種神神叨叨的故事了。”
“大師的房間真是太精彩了,幸好沒走,先是化身導遊帶著看風景,接著一番愛國教育,哭的我稀里嘩啦,現在我說太多了,趕緊講吧,別逼我動手求你。”
“軍刀樓風水?我怎麼好像在哪裡聽過,啊,想起來了,是我家嗎?我家是海城的。”
打賞者當然分不清都是誰發的評論,看見如此多的彈幕,喝口水潤了下嗓子,伸出三根手指神秘道:“咱們國家最具影響力的金融中心,有三幢地標性高樓,大家曉得吧。”
幾乎都知道。
即使不知道的,也聽過三幢大樓的名字。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家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從區域性試驗變成全面推廣,海城東區作為最早的試驗田,早已從農村變成了功能聚集、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
海城地理位置特殊,古往今來,都是對外的重要視窗。
國家決定,在這個視窗建立一幢地標性建築,讓全世界看看,華夏不止紅牆碧瓦,也有摩天大樓。
九二年批准,九四年動工,九七年香江迴歸封頂,九九年,新世紀到來之前,竣工開張營業。
層高八十八,國人喜歡的吉利數字。
但是,戰爭從未走遠,只不過從硝煙瀰漫變成了別的。
九七香江迴歸,世界轟動,代表著那個泱泱大國,真正的站起了,重新走向世界之巔。也就在這一年,倭寇的某會社投資買下了我國第一高樓旁邊的地皮,要建幢更高的樓。
我國第一高樓為迎接香江已經封頂,主體已成,不可能再改變。
倭寇國就抓住了這點,要建的金融中心,接近五百米,整整一百層。
如果建成,氣勢上將被壓制,更重要一點,外觀形狀和設計如果具有衝擊力和破壞力,那將成為非常可怕的形煞。
想想倭寇人一貫的陰狠風格,幾乎板上釘釘的事。
一場看不見的風水大戰就此拉開。
國內最頂尖的風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