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公孫瓚這邊小動作不斷,自是被袁紹探得個明白,袁紹新得了冀州,正自不穩的時候,手下兵馬亦只有原南皮的那幾萬大軍,哪敢現在就跟公孫瓚去掰這手腕,當下傳來帳下眾謀士,以尋問應對之策。
有謀士許攸諫言道:“今將軍新定冀州,正需外安強敵,內安人心之時,沉長大戰,卻是對我軍大為不利,將軍應早做決斷,以退公孫瓚大軍。”
“子仲之言,吾亦知之,然當如何以退公孫瓚大軍?”
“可按當日之所約,平分冀州,攸原憑三寸不爛之巧舌以退公孫瓚大軍。”
“子仲之言差矣!”卻是一旁的謀士郭圖介面道:“我軍又有何處懼於那公孫瓚?想那公孫瓚遠涉千里而來,戰我冀州,已是落得下乘,信都城高牆厚,我軍佔得地利之便,又挾磐河之戰大勝之威,眾將士士氣高昂,戰意昂然,公孫瓚再運兵馬而來又何懼之有。”
“公孫瓚軍有馬軍一萬,步卒三萬,人啃馬嚼,幽州又非產糧之地,兼且公孫瓚軍只一右北平太守,又得多少糧草以為繼。如今敵我二軍已相據界橋二月有餘,公孫瓚軍皆幽州人士,如今已是軍無戰心,思鄉歸切,公孫瓚戰不得戰,退亦不得退,正處左右為難之間,如此人和,我軍亦是佔得幾分。”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地利、人和我軍皆佔得,又何必割地以求和?只需按兵不動,堅守不出,不出月餘,公孫瓚軍自潰於城外。”
略一思索,袁紹即滿意的朝郭圖點點頭道:“公則之言甚善”
不得不說,許攸的計略出得很臭很臭,至少在他沒有摸清袁紹的本意的時候,出了這麼一個策略,那是絕對會被袁紹給忽略了。
反而倒是郭圖,說出的計略來,雖然亦是頗多牽強的地方,但不可否認,郭圖的這些話,那完全是說到袁紹的心眼兒裡去了。
新得的地盤兒,任是誰也不甘心就這般的吐出來,更何況,此時的袁紹還是穩穩地勝了一局。
此時的袁紹是明智的,是善於納諫的,更是自信的。因為此時的袁紹正是新得冀州這塊豐腴之地,正自大展宏圖之時。
而此時的袁紹,將有顏良,文丑,張頜,高覽這河北的四庭柱,更有其它如淳于瓊,麴義等這一類猛將,文有,田豐,沮授,郭圖,逢記,許攸,辛毗等這一類三國裡數一數二的謀臣,可謂是得天獨厚,袁紹自己頭上還頂了個四世三公的名頭,朝中又有後臺,最最主要的是,他現在手頭上有兵,這年頭,有兵權就好辦事啊。只待得袁紹渡過這個日子,把整個冀州給整合起來,到時候,公孫瓚,哼哼!還不知道夠不夠資格成為他袁紹的對手呢!
種種對袁紹有利的情況下,換作你是袁紹,你會同意許攸的條件,把這吞進肚子裡的肥肉給吐出來?不會的。
見得袁紹肯定了自己的話,郭圖斜眼看了一眼許攸這個新近投靠的謀士,不由暗自得意道:“主公何不再將此間之事報知於長安朝庭之上,言公孫瓚殘忍嗜殺,無故起刀兵,謀奪我冀州,意圖自立為王,至時,我軍佔大義名份,便是再起兵以圖幽州殺公孫瓚亦是為朝庭為天下百姓除此國賊矣。”
“則注此一石數鳥之計真妙計也,真不愧為穎川名士。”對於這種能替自己解決問題的人,袁紹從來都不吝嗇於讚賞之美言的。
一邊行那緩兵之計,以求拖住公孫瓚,一邊又派下手下大將,各路分兵前往冀州,以收復駐守在各地的兵馬。又復派人,持了信,徑奔長安而來。
如今的朝庭只能算是董卓一個人的朝庭,對於這十九路諸侯的自相殘殺,說老實話,他董卓還是樂意看到的,只是謀士李儒卻是怕著再有二次討董聯盟的事情生,遂打著能拉攏幾家就拉攏幾家的想法,特別是對於這袁家來說,當初在洛陽,董卓一怒之下,把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