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1/2 頁)
東宮沒起什麼大事,安安靜靜,此時的大司馬將軍府卻壓抑得多,一個健壯的小廝躺在地上,身體一個大窟窿在不停流血,人已經死透。
外面侍衛進來把他抬下去,旁邊的鄭壇手裡拿劍,丟在地上,對坐在上位的老人說:「我早就說大哥的事不簡單,吃裡扒外的東西,要是大哥有事,我非得他一家償命。」
「壇兒,你太過心浮氣躁。」老人緩緩開口,聲音有些嘶啞。他是大司馬鄭質,掌握武營兵將,這些時日沒睡過好覺,老態盡顯,唯有一雙眼睛,看不穿也看不透。
「大哥長我十多歲,待我如親兄弟,我如何受得了這些探子!」
大司馬沒說話,他看向鄭壇。鄭壇雖是從從遠房鄭家抱回來的,但一直敬鄭邗為親兄長,馬首是瞻。
他什麼都沒說,只道:「你有心,邗兒會知道。」
鄭邗到現在還沒醒,一直用人參吊著命,大司馬只有鄭邗一個親生兒子,比誰都要上心。
將軍府上有不少探子,他都知道,但鄭邗身邊的人都是精心挑選的,絕無別人派來的暗探。
鄭壇拿起壺茶,牛飲一口,「昨日如果不是有人通風報信給太子,我早就把馮侍郎提出來千刀萬剮,以洩心頭之恨,若非他去妓坊阻攔鬧事,大哥的侍衛也不會漏出馬腳,讓太子的人有機可乘,只抓出一人,實在可恨。」
大司馬沒他反應激烈,只是道:「三皇子要保馮侍郎,你就算能帶他出來,也不可動他分毫。沒有任何證據指向太子,你也不可胡說。」
鄭壇聽他的話,也慢慢冷靜下來,「即便大哥遇險的事不是太子所為,但宋之康的死絕對和他脫不了幹係,倘若不是鍾家動不了,我定要他嘗嘗失去好友兄弟的滋味。」
第18章
正如鍾華甄以前想的,李煦好哄。如果沒有一個大半月前的事,鍾華甄或許會藉由這個機會,繼續和他冷戰。
誰也想不到他們只有一晚,只那一晚便出了事。
李煦剛幫她塗好清涼膏,就有人來稟報,說魏尚書來了,他皺皺眉,卻還是把藥膏塞給鍾華甄,讓她自己備著以後用。
鍾華甄就這樣被留在寢殿裡,她輕撫他手指擦過的肌膚,有時覺得他一點也不像日後那個殺伐果決的帝王,明明是誰都容不下眼的性子,竟真的會向她低頭道歉,錯的人還是她。
李煦真的把她當成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她心思卻不純得多。
鄭總管沏壺茶過來,同她笑眯眯道:「方才見殿下面色不好,還以為會有什麼事,幸而世子在,您和殿下關係最好,您勸得他也聽。」
鍾華甄坐在圓桌旁,問起另一件事:「張相近日回京,來東宮時,可有說過什麼奇怪的話?」
鄭總管愣了一下,「世子問這個做什麼?」
鍾華甄微微垂眸,看著李煦塞進她手裡的小白瓷瓶,道:「母親又同我說兩家嫌隙,我想知道東宮這邊是不是也一樣。」
鍾家和張家的事不說鬧得人盡皆知,但有心思的人都知道,鄭總管歲數比長公主還要大,自然也清楚這是怎麼回事。
他不好直說,只能道:「張相是少話的,一般不會說這些事,就算長公主時常掛在嘴邊,他應當也不會同長公主計較。」
鍾華甄來東宮這麼多回,瞭解張相待事的嚴謹,知道鄭總管不是在偏袒。但她派出去查人的暗探順著線索,從偏遠雍州摸到張家,這也是事實。
她心裡裝著事,沒說話。
鄭總管多嘴道:「世子倒不用擔心旁的,太子殿下雖聽張相的話,但有時也會有事瞞著張相,譬如他昨日打算去找您的事,他特地吩咐我不要說出去。」
鍾華甄一頓,點頭說:「鍾家支援太子,我自不會起二心。」